專欄作家, 陳徵蔚

大學需要英文畢業門檻嗎?

27 12 月 , 2017  

健行科大應用外語系副教授  陳徵蔚

大學英語畢業門檻話題延燒,有學者質疑大學為何不自行舉辦英語能力檢測,為何要委外辦理考試?是否有圖利之嫌?

這不禁令我想到,進美國大學要考托福,進英國大學要考雅思,為什麼那些大學不自行舉辦英語入學檢測?而他們是否有圖利托福官方單位ETS、雅思官方單位IDP、UCLES與英國文化協會的嫌疑?

質疑英語畢業門檻的學者,當年必然也考過上述留學考試。同樣的,狀告政大,反英文門檻的同學,也早已高分通過了多益認證。未來她如果想留學,勢必也要去考托福、雅思。但為什麼沒有人抨擊、提起行政訴訟,憑甚麼外國大學要用單一標準量化英文能力?為什麼進入美國、英國大學,就要考托福、雅思?

或許是因為,前者大家擠破頭想進去,而後者人人拼了命想出來。進不去,總不成控告他吧?出不來,卻可以要學校負責,因為學生的權益,學校要概括承受。這就是難堪的現實。

只因為多益給予學校回饋金,就說大學圖利廠商,似乎太沉重,畢竟這要看錢最後進了誰的口袋。更何況對於基層語言中心工作人員來說,辦理校園多益測驗是額外業務,吃力不討好,甚至學校老師還要支援兼考,投入的人力成本並不低,倘若能夠不辦,或許很多人都會鬆一口氣吧?

大學之所以普遍請學生去考校外的英語能力認證,一方面是由於校內教職員的負擔龐大,一個語言中心往往要撐起全校英文與其他英語能力推廣業務,而沒有語言中心的學校,往往由通識中心或是外文科系負責。一個單位的老師能夠有多少位?別的科系老師只要教自己系上學生就好;語言中心則是必須教全校學生。除了負責教學、研究、服務外,如果還要再每年數次定期舉辦校內英語能力認證,勢必讓教職員疲於奔命。這是許多大學選擇「委外」的原因之一。

說委外其實也不精確,因為一般而言並非強制考多益、英檢兩種而已,也可以考托福、雅思等留學考試,以及劍橋認證考試等,許多學校都有換算標準。更精確的說法,應該是「校外認證」。

各大學選擇多益、全民英檢的原因,不外乎這些考試行之有年,擁有一定信譽,同時在國際、國內廣受公司業界肯定。學校自辦認證考試並非不可能;不過學校自辦有統一標準、公信力嗎?還是最後又被人說是形式主義、玩假的呢?

無論是哪個學校畢業,只要取得多益、英檢認證,社會一般就接受這個學生具有最起碼的英文能力。從這個角度看,英語認證考試給了學生一個可以超越學校標準的,超然客觀標準。而這也協助了許多學歷不是那麼亮眼的學生,取得一個可以縮短和名校畢業生差距的門票。當學生取得了連一流大學都難以達到的英語認證成績,而且又是校外具公信力的認證機構核發,當然更具競爭力。雖然這只是門票而已,但對於不屬於「天龍國」大學的學生,這張門票彌足珍貴。

學校只要學生參加英語認證考試,卻不輔導嗎?這真是天大的誤會,也無視於全國廣大默默耕耘英語教學的老師們的努力。

無論哪一所大學,從大一開始,英文老師們總希望學生好好學英文,也都有相對應的課程幫助學生提升英文能力。甚至圖書館,也都採購許多線上資料庫、英文教材,這都是希望學生能夠在老師督促、自主學習雙重管道之下,增進實力。

每個大學都有明確的英語教學政策,英文基礎能力提升了,考多益、英檢自然不成問題。那些質疑學校不輔導學生考試的人,我很想問,他們有沒有善用過學校的教學資源?他們真的沒有上過大學的英文課程嗎?又或者,他們可否提出,學校該怎麼輔導?針對考試加開衝刺、解題班嗎?其實這種班次也不是沒有。例如我任教的學校就鼓勵老師為同學額外加開證照輔導班,協助考取證照。我個人也曾經應邀到許多大學、中學演講、開課,協助學生通過英文認證。是學校真的沒有輔導學生?還是學生自己沒有去參加呢?這個有待商榷。

有人質疑,多益、英檢考高分,英文能力就好嗎?當然不是。英語能力檢測是確認最起碼的能力,這當然還遠遠不夠,真的要投入職場,或是在國外求學、生活,仍然相當不足。我自己考過多次多益,相當簡單,不需準備即可接近滿分。我每年也都指導出許多超過900分(滿分990)的學生,這的確是客觀的認證。

令人憂心的是,倘若連基本門檻都達不到,英文能力其實相當低落,如果就這樣投入職場,真的沒問題嗎?有人說考試靠的是技巧,不完全是實力,這種說法對也不對。語言是靈活的,考題是死的。掌握答題訣竅,的確可以大幅提高分數。但應試者好歹要具備一定的英文實力,才可能得到相對應的分數,縱使有誤差,總在標準值範圍內。所以考試無可否認的確具有標準、客觀性。

當然,英文能力的培養不能光靠考試,需要多方培養。大學也知道這個道理,舉我的學校為例,除了基本英文課程外,語言中心還推出「英語護照」制度,舉辦各種講座、活動、競賽,吸引學生參加,每參加一個活動,就有英語認證點數。此外,校園環境中處處可見英文的蹤影,也是希望增加學生接觸英文的機會。我個人多年來也投入大學、高中、國中的英語競賽訓練,幫助本校、中壢地區中學生取得各級競賽冠軍。

台灣不是英語系國家,我們的環境原本就沒有「沉浸式學習」的本錢。 即使我的課程採取全英文,學校上課完以後,除了真的有興趣的學生外,大部分的人都會將英文拋在九霄雲外。也因此在生活中營造英語教學環境,是各大學努力的方向,但卻有實質執行困難的地方。即使如此,透過競賽和各種活動,各級學校都在努力推廣英文,這一點不該被反對英語檢定者全盤否定。

有學者質疑英語畢業門檻是玩假的,因為老師都鼓勵學生考試,考試不過就修課,而課程眾所周知可以「歐趴」。學校、老師鼓勵學生考多益、英檢,那是因為經過一個學期的上課、期中、期末考,培養學生基本英文能力之後,當然會希望學生參加一個較為客觀、公正的考試,一方面符合學校畢業門檻,另一方面也增加學生取得就業證照的數量。

但這並不表示學校、老師心中就只有認證考試,放任學生的英文能力不管。這全然是不公平的指控,也令全國廣大默默付出的英文教師感到心寒。以敝校為例,我們會希望學生先考認證測驗,再參加補救學分課程,是因為希望學生在準備考試的過程中,自主學習、增加英文能力。我們當然有提供配套課程,但是沒有一定的學習壓力,很多人真的對英文「能避就避」。英文能力檢定成為一個安全網,在學生數年英文學習後,客觀評估學生的英文能力,出發點是良善的。

至於認證考試無法過關的同學,許多學校實施補救課程,但課程卻通常放水,這又牽涉到兩個實務層面的問題。其一,負責補救教學的教師承擔了學生能否畢業的壓力,當學生最後就卡在英文能力這關時,師生間絕對會出現正面利益衝突。在教學良知與人情壓力的拉扯下,很多老師會選擇「只要乖乖出席,就不要刁難學生」的做法。正因為如此,學校更加不宜自辦英語能力認證,以免各方壓力造成考試不公。認證考試的精神不是「委外」,而是「外審」,由校外機關評定,才能避免校內舞弊。

其次,學校的出發點是利用「門檻」為壓力,督促大部分學生取得認證資格,確保畢業生品質。但無論門檻多低,就是有人達不到這個標準。倘若因為這個門檻影響畢業率,又會引起教育部關切。再加上教育部壓根也沒有規定英文為畢業門檻,這只是學校為了學生品質所設定的「內規」,造成了一個兩難窘境:只要大部分學生達成了英語認證的目標,少數怎麼考也無法通過的學生只要一鬧,學校也沒有立場堅持不讓他畢業。最後,也就只好便宜行事了。

真的要嚴格執行,讓學生不取得資格就不准畢業,玩真的可以嗎?其實也可以,如果今日大學沒有面臨招生困境,沒有生員壓力的話,或許可以做得更嚴格些。但如今全國大學面臨少子化困境,倘若某大學「特別難畢業」的風聲傳出,造成招生困難,誰敢承擔這個後果呢?想當然爾,大學會選擇「給學生方便,也給自己方便」這條路。而也正因為學校處於這種利害關係中,更不適合擔任英文認證的機構,反而交由「外審」較為適當。

無可諱言,大學在學術工業產業鏈中,扮演著「量產」畢業生的角色,它們的「產品」必須符合產業與學術需求。雖然有少數學生在家自學,而且成效也不錯,但那畢竟是少數,大部分的人仍然進入學校,按照標準的課程進度,培養最起碼的專業能力。而專業能力如何「量化」評估?只好通過認證。或許這是為什麼近年來英語能力認證成為顯學的原因。

當然,認證並非評估能力的唯一指標,但卻是在非英語系環境中,投入較少資源,可以達到較快速、顯著且可評量程度的依據。以單一標準評定英文能力是可悲的,所以其實許多大學院校也在推動「多元英文能力」標準,透過交換學生、海外實習、海外志工、打工遊學、競賽等方式,讓學生真正投入全球化環境中,拓展視野,學以致用。

這些方式都很好。但是我們不能忘掉,有許多學生的家境與經濟能力並不一定容許他們海外圓夢,他們或許必須半工半讀維持家計,或是自力更生。這些都是那些身處頂尖大學,光憑著學校光環就可以找到不錯工作,或是家境優渥,從小接受良好教育、享有優勢教育資源的學生所無法了解的。對不少普羅大眾的家庭而言,辛苦工作,送孩子上大學,學習專業之餘,花個不到兩千塊,取得英文認證能力,也買一張可能有機會進入較好企業的門票,是個投資報酬率較高的選擇。

英文無庸置疑是在全球化浪潮下廣為通用的語言,但當然也並非唯一語言。懂英文可以讓我們與外國人更方便的溝通;但是其實這世界上還有許多其他語言:西、法、德、日、韓、泰、越語,不勝枚舉。大學不是不明白「全球化」的視野並非單純建立在英文,例如我所任教的學校語言中心,就提供給學生上述七種語言的學習管道,並且積極延聘師資。然而,大學資源有限,即使有誠意投資多元文化教育,卻仍然必須正視到英文做為全球化語言的優勢位置。這是「霸權」,但在中文尚未成為主流語言(雖然它是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之一)之前,我們勢必還是得接受現況。

目前已經有學校取消英文畢業門檻了,而不少學校仍在觀望。學生當然可以在不必面對英文的學習環境中,專注於本職學能,順利畢業。只是畢業後,當謀職時需要多益或英檢成績時,不用再考嗎?當學生的時間充裕,準備起來也輕鬆些。畢業後,一邊工作一邊準備考試,或者根本因為就業競爭力不足,很難找工作時,怎麼辦呢?大學英文老師們應該很高興英文不再成為畢業門檻,至少這樣就不用再應付因為壓力而產生的大量教學負擔。但是學生呢?競爭力如何提升?這值得深思。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