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正豪, 專欄作家

新聞自由不自由,政治干預才直接

5 11 月 , 2016  

淡江大學全球政治經濟學系主任 包正豪

台灣多數媒體都是有政治立場的,事實上,期待一般商業媒體完全政治中立,也是不切實際的想像。正是體認到這個冷酷的政治現實,所以許多國家都有公共電視網,透過立法保障經費來源,使媒體這個現代傳播利器,能夠免受商業及政治壓力影響,真切地成為無冕之王,作為民主政體下的第四權,例如:英國的BBC、日本的NHK,都是典範。雖然還是有人抨擊BBC或NHK,太過左派,太過社會主義思想,但終究這些公共電視網不是在商業或政治壓力下,被迫去替特定政黨或意識形態服務。

然而,在台灣,我們有公共電視、隸屬公廣集團的華視和宏觀電視、客家電視台,還有原住民族電視台。在這些電視台的使命宣言當中明白地說:

–「公視屬於全體民眾,不專為政府或某一政黨服務;不以營利為目的,也不受商業或利益團體左右,公共電視,顧名思義,是接收全民付託,以服務公共利益為宗旨的電視媒體。」

–「客家電視是屬於全民、以至於全世界客家族群的頻道,亦是為傳播客家文化而存在,定位為『全體客家族群之媒體』。」

–「開展原住民族主體性、保障原住民族傳播及媒體近用權。」

這些使命宣言,承載著希望與期許。這裡面沒有一絲一毫政黨介入的空間。但很遺憾地,這些名為「公共」的媒體,自創設以來,就無時無刻不受政黨勢力的覬覦。執政者總是藉著預算撥給、董監事任命等等方式,試圖讓公共媒體俯首聽命。所以我們看到一次次地董事難產,那其實就是政黨角力的痕跡。但值得慶幸的是,在公共媒體服務的新聞工作者,多數總還是懷抱著理想,在險惡無比的環境裡,堅持實現前述使命宣言的初衷,為社會、為族群發聲。但是,貪婪且粗暴的統治者始終不肯放棄掌控公共媒體發言權的野心。總是非常「有創意」地想出新招式,想要干預、影響公共媒體的報導方向與內容。打著「國會監督」的名義,但實際上卻想要造成公共媒體的「寒蟬效應」,就是最新的戲碼。

原住民歷史/轉型正義問題是一個極其需要嚴肅對待且關心的問題。特別是在漢人主流社會並不關心的時候,原住民族電視台,基於原住民族的共同集體利益,報導和評論原住民歷史/轉型正義相關新聞議題,正是替族人發聲的「有所應為」。然而卻有原住民籍的立法委員,打著「國會監督」的名義,要求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原民台實際經營單位)提供有關原住民族轉型正義相關新聞節目播出細節,包括採訪記者跟負責製作人姓名在內等。

這些節目都是公開資訊,到原民台網站上,相關影片是可以自由下載的。所以,該名立委之所以做這樣的要求,理由無非是:助理懶惰,讓原民台員工來做就好;抑或是意在言外,傳達一個「我已經盯上你們這些記者和製作人」的訊息給原文會和原民台。該名立委自己是原民台出身的記者,如果因為助理懶惰的理由而怒斥前東家,未免太過矯情。但這是個人性格問題,不影響大局,不過為人非議其品格而已。但如果是後者,便是大是大非的問題。一個過去捍衛族人獨立媒體權利的記者,如今替政黨勢力服務,甘為統治者鷹犬來壓迫原住民族碩果僅存的言論自由,是一種背叛。我很希望不是,如果是,我只會替原住民族感到悲哀,因為欺壓原住民族的,竟然是原住民族自己培育出來的「優秀菁英」。

我們不是那些天花亂墜的「名嘴」,我們無法像是躲在人家床下偷聽一般,知道這位立委的內心想法。我們只能從行為上來判斷。Kolas Yotaka委員,你在這件事情上面做錯了。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原住民族電視台,不需要「國會監督」新聞報導的內容與方向。立法院在這件事情上的角色只有一個,就是想辦法提供充足的預算和不受干擾的自由環境,其他的監督,讓審計部去處理是否有濫用不法就可以了。所謂防微杜漸,更通俗一點講,就是「細漢偷挽瓠,大漢偷牽牛」。今天若是你成功地壓迫原民台有關轉型正義的報導,將來,下一步,就是原民台變成政府傳聲筒,替政黨,而非族人服務了。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