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 葉耀元

美國未來的反移民政策?

16 11 月 , 2016  

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中心助理教授  葉耀元

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在美國總統大選中擊敗民主黨的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正式成為未來四年白宮的主人。做為一個以移民為主體構成的國家,美國自古以來就容納各式各樣不同的移民群體。從建國初期的歐洲白人移民、自非洲而來的美國非裔移民、乃至於這兩個世紀逐漸增加的亞洲與拉丁美洲裔移民,然而川普的競選政策,恰恰反映對這種漸趨多樣化移民社會的批判與反動。

綜觀美國的歷史進程,在1960年代的民權運動發揚之前,美國是一個不折不扣白人至上的社會。黑人與少數族群(拉丁美裔或亞裔)的權益,在50年前是不存在的。正因如此,對美國白人而言,這50年左右的社會變動與新發明的「政治正確」用語,象徵著白人社會地位的低化(當然就各式各樣的經濟數據來說,白人依舊是美國社會的主宰)。

除了民權運動之外,因應全球化市場及其供應鏈的連帶效應,美國基礎工作機會外移到較具有勞工優勢的國家,如第三世界國家或早期的中國;而原先支撐起美國廣大藍領階級的這些大企業,都變成美國基層勞工的背叛者。想當然爾,這些藍領階級(尤其早期藍領階級的主體仍然是白人)自然對自由經濟貿易沒有任何好感。更甚者,因應更多來自世界各方的移民,美國的就業市場不再如過去被白人所主導;在強調資本主義、適者生存的社會中,白人被強迫與其他族群在就業市場上相互競爭,而也正因為如此,對這些人來說,找工作的困難度跟往昔相比,更加的困難。

所以當川普以反移民、反產業外移、以及重構美國本土就業市場為口號的時候,這些過去因為「政治正確」而不被重視的白人基礎勞工,自然而然的就對川普的政策深深著迷;而川普同一時間,也重申共和黨的基本原則:小政府、減低政府開銷、反歐巴馬健保、並強調以減稅的手段來刺激消費,這些政策完美吸引著美國的中產階級。畢竟對中產階級來說,能極大化保留自己的財富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換而言之,川普能在這一次美國總統大選中擊敗希拉蕊一事,絕非僥倖;不僅僅只是因為他觸及了過去被忽略的弱勢白人,而吸引了眾多中產階級選民。

然而川普當選是否象徵著美國將重新鎖國,拒絕外來移民,排除國內既有的移民,甚或真的建造一座分隔美墨的長城呢?就筆者的觀察,答案應該是否定的。美國現有的移民主體,主要組成為最低階的無技術勞工,如農場工人,以及高技術勞工,如透過在美國就學、就業等取得居留權的工程師。這些排斥移民的舉動或政策,就長遠角度來談,將重創美國作為世界經濟與政治霸主的角色,理由有三:

其一,相對於多數已開發國家,美國具備有一個龐大的內需市場,並有一個相對完備的產業結構;農業長時間以來一直都是美國的基礎產業,為了支撐農業的高產量結構,這些沒有身分的黑工,則完全不可或缺。這些非法移民不僅確保農產品的低勞力成本,同時也造就相對低價的農產品價格。如果這些無技術的非法移民被遣送回國,那資本家就必須花更高的薪資來聘用當地合法勞工,並會轉嫁成本於農產品,其價格勢必會上升,進一步傷害美國本土消費者的利益,以及農產品出口的市場。是此,徹底遣送非法的無技術勞工出境,必定會傷害美國經濟。這也是為什麼川普勝選之後,只強調遣送「犯罪的非法移民」(criminal illegal immigrants),而非全體的非法移民。

其二,美國作為世界的經濟霸權,主要仰賴其產業的「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的能力,並以新產品獨步全球,進而搶佔世界市場;「破壞性創新」強調新發明的技術與產品,對產業以及市場進行根本性的變革,如90年代開始的個人電腦,或是近年人手一支的智慧型手機。綜觀歷史,美國在這種「破壞性創新」的產品與技術上獨步全球,大幅度領先世界上其他國家,而這類型的成功,也仰賴於在美國受高等教育的高技術移民。如果川普排除高技術移民或限縮給予工作簽證的名額,勢必會降低技術勞工的市場競爭性,也近一步降低美國「破壞性創新」的能力。是此,從經濟學或是美國國家利益的角度觀之,川普實在沒有理由把他的手放在這些技術移民身上。

其三,撇開經濟議題,當美國揚棄作為移民社會的標桿,讓過去白人至上文化與種族歧視被重新搬上檯面,這只會讓美國大肆宣揚的民主與自由價值被大打折扣;民主自由的核心,是在對異己的接納與寬容。一個會公開歧視其他既存群體的社會,根本就沒有資格重申這些價值。冷戰過後,當戰爭場域從資本主義對上共產主義,轉變成民主與經濟自由主義(全球化)對上極權或威權體制,美國作為民主世界的領導者,必須具備向其他國家展現自己核心價值的能力。否則,要其他國家如何信服一個會歧視新、舊移民的社會,同時相信民主可以成為多元價值衝突的解藥呢?

川普林林總總的脫序行為與言論,就筆者觀之,其實很大一部份是為了呼喚起這些被政治正確給淹沒的沉默選民。但川普就任之後會不會真的去兌現這些極端的移民政策?為了美國利益與經濟著想,可能性實在不大。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