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

進退維谷的人民幣匯率政策

17 2 月 , 2016  

台灣經濟研究院兩岸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吳孟道

近來,人民幣貶值預期加深,逼使人民銀行不得不出重手,拉高市場干預舉動,大量拋售美元資產以阻禦人民幣走貶,以消除市場預期因素。前陣子,人民幣的香港銀行間同業隔夜拆款利率,在一夕間突然急速攀升至史無前例的66.8%,市場上人民幣彷彿憑空蒸發一樣,就是因為人行大動作的出手干預。

根據人行最新統計,2016年1月中國外匯儲備減少995億至3.2兆美元,累積存量創下近三年多來的新低,雖然減幅低於市場預期,但最近三個月外匯儲備平均每月將近千億美元的縮水速度,除意味著中國短期資金出現加速外逃跡象外,也讓外界憂心人行是否還有足夠充裕的子彈,來因應可能發生的新一輪金融風暴。

面對如此險峻的金融局勢,在一月底閉幕的冬季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The World Economic Forum),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總裁黑田東彥更直接建議,中國應考慮加強資本管制,此將有助於北京政府應對動盪加劇的人民幣匯率,也可加大貨幣政策的可控性。確實,在「不可能的三位一體(impossible trinity)」(或稱三元悖論)下,藉由控制資本自由移動,將可有效穩定人民幣匯率走勢,同時也可提高人行貨幣政策的獨立自主性。

黑田東彥的建議雖然與大多數市場主流觀點相違背,且不太符合當前中國金融市場化改革的步調(解除管制、追求更自由開放的市場),但就止穩人民幣匯率而言,這個做法其實不失為一手妙招。即使日前周小川接受媒體專訪時指出,做為一大型開放的經濟體,中國實施資本管制效果相對有限,但實際上,中國近來正偷偷築高資本進出門檻,例如積極採行下巴骨政策(jaw boning policy)、暫停部分外資銀行跨境人民幣承購及銷售業務、提高人民幣即期外匯交易手續費等,都是為了舒緩資本外逃壓力,只是為避免落人口實,動作仍不敢過大。

市場曾經開玩笑地解讀,就算中國全面鬆綁資本帳管制,也不會有人相信,資金進出一定還是得看人行臉色。既然如此,如果短期政策目標是阻貶人民幣,那把資金進出的門關小一點,其實也不至於引來外界過多的批判聲音,更大的好處是不需耗費大量外匯儲備資產,從而造成市場恐慌心理的蔓延。

嚴格說來,個別國家為追求該國幣值穩定所進行的短期資本管制行為,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已逐漸被IMF所默許。中國若縮緊資本管制大門,也算是師出有名,不需過度擔心外界的看法。更何況,中國貨幣政策最為人所詬病的就是透明度不足,讓人始終覺得是霧裡看花,加上不重視對外溝通,常讓外界錯誤解讀。

IMF總裁拉加德在今年冬季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就表示,這一波由人民幣劇貶引發的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就是因為中國並沒有清楚地向外界解釋其經濟與匯率政策,因而加重市場恐慌情緒。在這樣的情況下,周小川不傾向加強資本管制的說法,其實有那麼一丁點欲蓋彌彰的味道。

人民幣要國際化,市場持續鬆綁與開放是絕對必要的。但面對短期匯率過度波動可能導致金融市場失序的情況,或許還是得思考一下逆向操作的可能性。否則一旦因資本外逃引發金融危機,未來勢必得花更多金錢與時間,才能挽回。

止穩人民幣,毫無疑問是當前北京政府最頭疼的課題,也是全世界最關注的焦點之一。畢竟在內部經濟下行風險增溫、外部需求加速萎縮下,周小川的匯率政策已經沒有出錯的本錢。不然,下週(2月26-27日)將在上海舉行的G20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可能就是周小川最後一次的國際舞台。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