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 葉耀元

馬英九訪港被拒,孰得孰失?

17 6 月 , 2016  

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中心助理教授   葉耀元

 

馬英九應亞洲出版協會邀請出席其頒獎典禮的訪港行程,在日前被總統府駁回申請,無法前行。雖然馬英九無法出席,但仍然使用預錄的演講稿給了一個opening speech。這段演講不免得也酸了酸蔡英文與總統府的決策。在這場府方、馬辦、中國、台灣、與國民兩黨之間的角力,誰勝誰負,孰得孰失了呢?其實說到底,台灣人恐怕仍是最大的輸家。

 

馬英九在這場角力的重點,是在於如何創造自己卸任後的歷史定位。馬英九想要走的路子,就如同連戰一般,是成為未來台灣與中國之間的橋梁,無論於公於私。但這條路子不免會觸碰到兩岸的敏感問題,小至過去的行政決策,大至國安問題。馬英九能否掌握住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什麼能談,什麼不能談?這只能自由心證。

 

中國的立場非常明確,在前總統剛卸任的時候邀請他赴港,完全是要挑戰並測試蔡英文的底線。自蔡英文競選初期的立場到總統就任的就職言論(如九二歷史事實),中國官方都拿著放大鏡在仔細觀察。而府方是否要放行馬英九赴港,也同樣是一道中國出給蔡英文的題目。你不放行,那就是對中國沒誠意,不想跟中國來往。

 

然而蔡英文與總統府也有他們自身的考量。讓馬英九訪港,除了要擔心馬英九有洩漏國安機密的問題之外,最大的考量,其實是民進黨如何跟自己的選民做交代。民進黨當前對九二共識的「不承認與不否認」策略,到目前為止似乎沒有碰到台灣民間與其支持者太大的反彈;但放行前國家元首到中國去的舉動,會不會被台灣人視為一種朝認同九二共識更進一步邁進的作為呢?這種搬石頭砸自己腳的行為當然不能做。

 

從結果而論,馬英九無法赴港,但這並不一定會影響他日後成為中台交流的橋梁。而且馬英九還可以透過這個事件,把自己包裝成為一個受害者,大肆批判新政府的保守與不做為。總體而論,無法赴港對馬英九來說並不見得是個壞事。

 

對於蔡英文呢?對內,她保守自己的立場與對選民的承諾,維持其一貫的風格;但對外,中國政府可能就不這麼想。從中國的角度出發,蔡英文與新政府一直在給中國吃軟釘子,不願意正面回應中國政府所提出的問題,甚至不願意好好的與中方交流。現在問題來了,蔡英文政府的舉動是不是意味著中台之間的經濟與貿易合作要開始停擺了呢?

 

這種不斷被中國檢視,不停被中國用經濟與外交力量要脅所壓縮的決策空間,正是台灣所面臨最大的問題。在有限的決策空間內,政府無論是做何種決策,都會面臨對岸的施壓,都會遭受對岸的打擊。但如果一脈的同意中國的立場,並依循該立場來下決策,那台灣豈不是間接被統一了嗎?

 

不管你在這一次事件支持哪一方,各為看官都要記得:我們才是最大的輸家啊。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