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別讓台灣只有一天的民主

5 12 月 , 2019  

退休大使  徐勉生

20世紀以來,民主政治蔚為風氣,許多國家接受了民主制度。包括遷來台灣的中華民國。

台灣民主化後,最明顯的成就,是言論自由。人民可以批評政府,甚至總統。然而,除此之外,台灣的民主政治乏善可陳。政黨及政治人物為了贏得選舉,無所不用其極,選前用美好的口號當作競選政見,執政後卻以政黨及個人利益優先,為所欲為,視民意如無物。台灣人民享受實質的民主權利,只有在投票日那一天。選舉過後,就「由他玩四年」。

舉例而言,2016年蔡英文為了勝選,推出沒有充分準備及適當替代能源的「2025非核家園」政策,使民眾以為不必付出任何代價,即可享受安全舒適又充實的電力供應。蔡總統就任至今,非但無法擺脫缺電危機,反使台灣「用癌發電」,民眾從「非核家園」跌落至「空污家園」。

在民主政治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各有所司,且有監督與制衡機制。然而民進黨取得立法院絕對多數後,與行政機關連成一氣。蔡總統以個人意志操控黨意,逼迫立法院成為行政院的橡皮圖章。即使政府施政偏離多數民意,人民卻無計可施。

蔡政府在處理公教年改、一例一休、前瞻計畫,以及「卡管」、「高級實習生」等事件時的心態與作法,均有可議之處。政府說不出合情合理又能服眾的理由,卻一意孤行,反正批評者「能奈我何?」。吠犬只能眼睜睜地任由火車繼續為所欲為,直到下次選舉改朝換代。

然此期間,社會對立加深,公帑浪費無數,執政者對國家社會已經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九合一選舉之後,民進黨敗選者進入中央政府位居高位,甚至擔任政府最高行政首長,充分顯示民進黨無人可用的窘境。競選政見未能得到多數選民認同者,卻轉進中央領導階層,人民如何能期待政府推出利國利民的新政?

台灣充斥無良、無能的政客型政治人物。如果選民不能在投票日理性冷靜地選擇,台灣膚淺的民主政治,終將成為國家社會進步的阻礙。

我們不能任由扭曲的民主政治,侵蝕前人辛勤厚植的國本。2020年1月11日,國人必須審慎運用僅有的民主權利,投下神聖的一票,期待能將國家發展導入正途。

 

 

徐勉生            退休大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