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大學關一半,高教問題少一半?

9 11 月 , 2016  

林妘軒

在少子化的趨勢下,為了解決台灣高等教育質量失衡的亂象,大學整併的議題再度浮上檯面。

清華大學與新竹教育大學剛在11月1日正式揭牌合併,竹教大校園正式成為清大南大校區,合校後清大將新設立『竹師教育學院』與『藝術學院』,並於106學年起合併招生。歡喜併校的背後,兩校間的矛盾爭議卻紛擾不斷。竹教大學生不滿部分媒體以竹教大學生竊喜可以洗學歷等歧視性話語;前清大學生會長徐光成更因為無法接受清大校長賀陳弘在合併過程中反民主的獨裁行為,宣布絕食抗議。

台灣大學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這場談了二十多年的聯姻規劃將於106年1月7日確立兩校「合作意向書」,經校務會議通過後,約3至5年就可確認合併。台大公衛系教授季瑋珠表示不贊同兩校整併,並痛批教育部不重視最基層的國民教育,「消滅」教育大學;而國北教大的校友會則認為,兩校性質與宗旨完全不同,國北教大是以培植國小師資為宗旨之教育龍頭大學,而台大則是以栽培學術人才為導向之綜合性大學,沒有相對可互補之條件,所以強烈反對兩校合併。

教育部在過去十年為了提升大學競爭力,頂尖大學計畫10年來砸下了1000億台幣,期盼做到「校校有特色」,提升各大學的招生人數,避免大學退場的棘手問題降臨。106年開始,教育部又打算在5年內投入800億經費。其實,幾年幾百億解決不了高教敗壞的問題,因為,解決高教的重點在大學退場。

當年廣設大學的風潮下,科技大學、私立大學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現今大學錄取率已經破百,卻也造成大學生滿街跑,但是卻連幾個英文單字也認不得、寫不出一句結構完整的英文句子、人文學術素質低落的荒謬現象!

少子化的衝擊來到,學生數遠少於大學招生名額數,許多名不見經傳的大學自然招不到學生。無論是開放中生來台灣唸大學以苟延殘喘後段私立大學的壽命,或是虛擲數百億經費來美其名提升大學競爭力,抑或是透過整併國立大學的方式來「減少」大學校數,都無法解決台灣高等教育供需嚴重失衡的現況。

2015年內政部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台灣的大學學歷人口突破500萬人次,擁有研究所學歷者也有130萬人次,25至64歲人口高教比率已達45%,相較國際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各國平均的33%更是高出許多。

此外,臺灣高等教育的淨在學率高達70%,遠遠超過美國教育學者特羅(Martin Trow)定義高等教育的普及水準,即淨在學率在50%以上。臺灣的高等教育早已不是菁英教育,大學教育普遍化的窘境就是人人都是大學生,以致於新一代勞動人力不足,也不願意去擔任基層作業員或是技術人員,技職底層人才空洞化。

解決高教問題,請正視問題本質。大學關一半,高教問題少一半,如此一來,教育經費減半也依舊能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