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大陸對台論述已有精準打擊趨勢

7 5 月 , 2018  

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張競

近期海峽情勢升溫,北京方面多方依據軍事動態發展,對臺發表論述,但所獲回應與產生效應各有不同。整體看來,儘管不免仍然還是有些與主調不同之脫序音符,但大陸方面確實有總結以往經驗教訓,在對臺論述取捨上,開始走向針對臺獨政治人物,進行點名精準打擊的趨向。針對此等發展,提出觀察淺見如次:

首先必須提醒,在軍事上進行偽裝後,通常都會派員進行反瞻,來檢討確認各項掩蔽與隱蔽的作為效果。進行軍事作戰活動後,亦要隨即實施觀測與情蒐,作為戰果評估依據,並當成後續作為基礎。這就如同在商品經濟上,當商家推出新產品後,就會進行市場調查,掌握顧客反應,來決定後續的銷售策略。

所以對臺論述能否產生效用的關鍵,不是在於北京怎麼講,而是要看臺北如何想。大陸諸多對臺論述,經常產生自我矛盾的抵銷效應,就是在於發話者只求自己滿意開心,都卻不考慮聽話者是否願意傾聽。

前副總統呂秀蓮副曾經多次援引北風與太陽的故事對北京喊話,目的就是點破,要讓北京觀點入島、入耳、入腦與入心,不是從北京的視角來看論述,而是要就臺北所生效應,來觀察所提論述內容,到底在臺灣能產生如何程度的影響力。

多年來大陸對臺提出強勢威嚇時,由於無法將臺獨人物與臺灣民眾清楚切割,亦有本身思維不夠明確的人士胡亂開腔,結果經常造成臺灣社會驚惶,並對大陸產生負面觀感,最後就變成臺獨順勢收割選票利基。

儘管臺灣數十年來政治版圖變化原因甚多,但大陸論述不當,讓臺獨運用大陸武力威嚇,順勢綁架臺灣民眾,確實是重要因素。特別是未曾經歷過臺海緊張年輕世代,不理解目前態勢,比起上世紀50至70年代,其實是相對和平穩定。

此外,他們看到明明兩岸交往如此密切,大陸卻動輒放話威脅,如此矛盾的情勢, 致使其對北京產生反感與敵意。

大陸對臺的和、戰兩手間,確實存在對立關係;如何能夠讓台灣民眾理解,不因混淆而為臺獨宣傳奉上大禮,拿捏確實不簡單。但由近期數項權威發言看來,北京確實已重視到此面向。特別是駐美大使崔天凱對美發言,以及國防部發言人答覆記者時,都不斷重申要儘全力爭取和平統一,對臺用武亦能明確表達指向對象,以及不得不為之自制,相對上就不致與和平統一政策基調產生矛盾衝突情事。

所以為何近期諸多配合軍事演習與繞島飛航活動,在臺灣並未引起社會驚惶,重要股匯金融指標並未受到影響,媒體報導顯示出,主政者與民眾反應具有顯著落差,究竟是綠營對民眾喊話產生效用,還是因為大陸對臺論述能將臺獨政治人物與臺灣民眾清楚切割,所以讓效應有所差異,其實是具有值得思考與觀察空間。

在此必須直言,當年臺灣大選前,北京高層曾經明白說出,選擇臺獨就是選擇戰爭,從此就成為對臺威嚇參考指標。所以為何不具實權退休人士,在北京高談對臺作戰戰法,或是無法主導和戰決策層級的官員,在美國提出某種動武條件,在臺灣都只會淪為綠色媒體積極報導題材;如此拱手送上讓人操弄的材料,不但無法取信臺灣民眾,反而成為挑撥對大陸負面觀感的本錢。

其實北京與臺北雙方都必須思考,相互溝通發言喊話,假若不能讓人心動,怎有可能讓其行動?兩岸交往30年,如此密集的往來溝通,難道還不能揣摩出怎樣論述才能打動人心嗎?兩岸還是多做建設性發言,不要無端喊話徒亂人心!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