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 時事評論, 陳徵蔚

如果羅密歐不死

24 6 月 , 2018  

健行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副教授 陳徵蔚

最近有不少悲哀的新聞,都與情愛有關。局外人不該武斷評論旁人的感情,因為其中有太多不為人知的細節。然而,看著那些社會新聞,卻讓筆者 想起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茱麗葉》。一般人對這齣戲劇的認知,在於男女主角為愛瘋狂最後殉情,然而卻較少人注意到這個故事真正傳達的訊息。

羅倫斯神父曾經質問羅密歐怎能如此朝三暮四?前一秒愛的是羅薩琳,下一秒就變心愛上了茱麗葉。當他為羅密歐與茱麗葉證婚時,曾經說過一段發人深省的話:「狂暴的喜悅將以狂暴作終,在絢爛後消逝。如同烈焰與火藥,在熱吻之際彼此吞噬。即使最甜美的蜂蜜,也會因為過量而膩口,令人胃口盡失。因此,適度地愛,才會細水長流,以免欲速而不達。」

在歐洲傳統中,每齣悲劇都有一個悲劇錯誤(hamartia),而筆者 認為《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最大的錯誤,就在於「過度輕率」。羅密歐原本鍾情於羅薩琳;然而對茱麗葉一見鍾情後,就將舊愛拋諸腦後,這就是輕率的前兆。茱麗葉為了逃避父親安排的婚姻,服下神秘藥物「假死」。當羅密歐到達墓穴時,如果能保持慎重、等待,茱麗葉立刻就會醒來。然而以羅密歐輕率、衝動的個性,他是不會這樣做的。悲劇因而發生。

「適度的愛」(love moderately)才是莎士比亞真正想要傳達的觀念。愛情很美,但適當分寸的拿捏卻是一門藝術。愛情最矛盾的地方,在於獨立的兩個人,卻親密到彷彿可以合而為一。在「獨立」與「契合」間,衝突因而產生。當愛與在乎超過了正常值,「控制慾」就會出現。而一旦發現對方不在自己掌控中,情緒就可能會失控,最後發生悲劇。李敖有首詩:「不愛那麼多,只愛一點點」。這並非叫人不重視愛情,而是真正長久的愛情,需要節制,需要尊重。一旦失去節制,後果不堪設想。

紀伯倫曾說:「彼此相愛,但不要有羈絆,兩個靈魂如海岸,海洋在其間流動… 歡歌共舞且喜樂,但務必彼此獨立,如同琴弦般,即使各不相屬,卻能在相同的樂章發出弦律。」適度的愛,即使無法稱心如意,卻也懂得尊重。很多人的「愛」並非付出與奉獻,而是一種自戀的投射:他們潛意識裡欣賞自己付出真心時的模樣,同時也期待付出能有同等回報。然而事實上,愛情的付出與收穫往往無法對等,當期待產生落差,衝突因而發生。

如果羅密歐不死,他與茱麗葉的愛情可能會長久嗎?從他的「前科」來看,似乎並不樂觀。一個輕率去愛的人,即使付出當下熱烈如火,但卻也冷卻地很快。而當愛情轉淡,彼此出現衝突,結果可能不堪設想。

蘇軾有一次與章惇來到飛瀑絕壁下,蘇軾不敢過獨木危橋,章惇卻神色自若過橋到對岸題字。蘇軾說:「子厚必能殺人」。章惇笑問原因,蘇軾回答,一個能將自己生命置於股掌間的人,勢必無視於其他人的生命。

當筆者看見輕率服藥自戕的羅密歐,甚至是舉起匕首刺向胸口的茱麗葉,不難想像,倘若他們的婚姻繼續,也許是段兩敗俱傷的社會新聞吧!?當一個人可以為了愛情而輕易結束自己的生命,他很有可能也會輕易結束別人的生命。所以,當一個人說他願意為你而死時,別開心得太早。一方面,你要勸他生命可貴,別讓愛他的人傷心;另外一方面,也請你謹慎小心,真正死的是誰,這很難說呢!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