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消逝中的台灣競爭力

6 7 月 , 2017  

社會觀察與自由作家  黃映溓

毒品入侵校園,氾濫成災;殺人案件輕判,助長罪犯氣焰囂張;酒駕肇事猖獗,害人害己;詐欺犯有恃無恐,智慧型犯罪推陳出新;製造販售槍枝現象浮濫,嚴重戕害社會治安……眼下,台灣正面臨這幾項沈疴弊病的毒害,由於司法重案輕判,未能有效遏阻持續攀升的犯罪率,台灣的整體競爭力正逐漸被蠶食鯨吞。

隨機殺童案層出不窮,嫌犯落網時嗆聲:「在台灣殺一、兩個人不會被判死刑」,驗證台灣近年來接連發生的隨機殺童案,不論是2012年台南湯姆熊男童命案、或是2015年北投8歲女童遭割喉案,甚至2016年台北市內湖隨機殺人「小燈泡事件」,法院一、二審都以嫌犯患有精神疾病,且有教化改過可能,判處無期徒刑。

死者何辜、生者何堪?即便是三審死刑定讞,加害人也都不會被槍決伏法,畢竟,台灣已經太久不曾執行過死刑,特別是主張「廢死」的民進黨2016年520重返執政後,呼應廢死聯盟訴求主張,司法觀風測向,「變相緩死」,戕害司法威信,莫此為甚!

台灣的詐欺犯揚名國際,大費周章引渡回台受審,囿於法令規範,往往庭訊後無保請回,重案輕判,恨得被害人牙癢癢。諷刺的是,這些年來,相較於對岸大陸對台灣詐欺犯採取嚴刑重罰,讓人質疑,難道台灣已淪為詐騙集團的避風港?

近來,「毒品除罪化」的討論沸沸揚揚,在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當中引發熱議,法務部堅決反對, 認為除罪化會造成無法監控施用人口、增加毒品查緝困難、施用者治療意願下降、戒毒執行效率降低、家庭經濟負擔與人際衝突、毒品施用氾濫且升級、國家生產力下降、健保給付及其他犯罪等九大問題;法務部政務次長陳明堂更坦言,以目前台灣社會風氣及現況,不適合除罪化。

國內吸毒年齡層正快速下降,不少十幾歲的國、高中生都已是毒蟲一族,而在近年來的不良發展結果,毒品在校園氾濫的程度,甚至有國中生超越高中生的趨勢,校園淪陷成為毒品交易場,學生淪落成為毒蟲,為單純無慮的學校教育埋下隱憂。今年2月,震驚各界的清泉崗毒 品丟包案,軍方對清泉崗基地兩千多名官兵進行尿液篩檢,然而全案調查至今宛若石沉大海,迄無進展,遲遲未見下文。

酒駕肇逃致人於死,不僅傷害自己,同時也毀了無辜被害者的家人,此風不可長。酒駕罰則亟待加重,案發前同桌飲宴,酒後駕駛上路的同車友人也應均攤刑責,發揮共同監督的力量。此外,槍枝氾濫,製造、持有及販賣現象屢見不鮮,衝擊社會治安至鉅。

孟子離婁篇:「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如果說, 毒品、槍枝、殺人、詐欺、酒駕是台灣的五大亂象,司法的不作為,法界不斷複製的恐龍現象,恐怕已淪為治安惡化的始作俑者和最大幫凶。「治亂世用重典」,唯有嚴刑峻罰,確實執行,有效遏止犯罪,台灣才能避免持續向下沉淪的宿命,寄望民進黨英全政府積極推動的司法改革,能為台灣的司法治安,確實帶來改變與翻轉的力量。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