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發展「飛航郵輪(Fly-cruise)」,台灣準備好了嗎?

17 5 月 , 2017  

中華科大航空服務管理系助理教授 蔣昭弘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 凃維穗

近年來,亞洲郵輪市場蓬勃發展,香港、馬來西亞、日本、上海等各亞洲主要港口均積極強化港埠設施,提升郵輪市場服務品質與國際競爭力,並持續實施相關獎勵措施。今(106)年2月,政府更提出「臺灣郵輪產業化發展策略」,預估(fly cruise)的國外旅客成長25%,106年目標達600艘次郵輪來台及突破100萬人次搭乘,總產值上看50億元,並預估今年將近有25%~40%的船上用品及食品於台灣在地採購的商機。

何謂Fly Cruise?Fly Cruise對郵輪旅遊來說,是解決遠距離旅遊的最好方法,其概念舉例來說,像是:美國要橫渡大西洋的郵輪,不用再花五到六天的時間在郵輪上,可以利用飛機花幾個小時就到達港埠,再進行旅遊。因此,Fly Cruise也意味著可藉由飛航,將最多的港口皆包裝在寶貴的旅遊時間內。故Fly Cruise可增進以下兩種郵輪旅客:(1)目的地較遙遠,且無法長時間待在海上的遊客;(2)想要在旅遊觀光中,加入飛機、郵輪等多種運具,有不同旅遊體驗者。

以新加坡來說,新加坡旅遊局由2014年起,即與皇家加勒比海及樟宜機場集團,持續進行夥伴關係的合作,將大陸、香港、印尼、日本、馬來西亞、韓國和台灣當作亞洲的潛在目的地,亦會推廣郵輪至澳洲、英國和美國,以增加Fly Cruise的市場,使新加坡能成為亞洲郵輪的樞紐港。新加坡政府也積極對海外推廣fly cruises,讓旅客發現全方位且令人驚豔的旅遊元素,讓來訪郵輪旅客通常會停留新加坡幾天進行觀光,不論是先觀光後登輪,或是航程結束後停留。

香港旅發局近年亦積極拓展郵輪區域合作。2014年,與臺灣觀光局共同創立「亞洲郵輪專案」,推動郵輪旅遊的區域合作,並透過資助形式,鼓勵郵輪公司開發及推廣,海南、菲律賓和廈門等已先後加盟,以逐步擴大香港郵輪旅遊區域合作的規模,增強郵輪公司發展東亞郵輪市場的信心。此外,亦資助郵輪公司進行市場推廣及發展郵輪旅遊產品,鼓勵開發更多亞洲航線。香港發展郵輪,除了增量之外,在「質」上也有變化,希望吸引消費能力較高的旅客,並積極發展Fly Cruise的旅遊形式,讓旅客搭乘飛機到香港,逗留數天後再上船,或乘船到香港後,在香港停留,增長留港時間。

至於經營全球郵輪業者部份,例如:皇家加勒比海郵輪及MSC地中海等郵輪業者,配合Fly Cruise的發展趨勢,於行銷Fly Cruise的套裝行程時,即提供便捷多航班的航空公司時刻表,供旅客選擇套裝行程。

依據行政院解釋,台灣現階段的Fly Cruise,僅是旅客搭乘飛機抵達台灣,接著搭乘郵輪前往其他國家觀光,回台後再搭飛機返國方式,相較於亞洲其他郵輪港口發展策略,定義是否太過狹隘,且對於航空公司、郵輪業者、與機場之間配合等問題,政府在喊出這項策略前,似乎尚無相關配套措施?另一方面,台灣100萬人次郵輪旅客市場有限,是否適合發展多個郵輪母港,還是應該將基隆規劃於東北亞市場、高雄走東南亞市場?在港埠設備資源投資分散的情況下,是否更不吸引郵輪業者把台灣列入供旅客選擇套裝行程之一?台灣並非每個港埠皆適合停靠郵輪,各港埠未必都有完善的陸上觀光套裝規畫,缺乏各景點與機場及郵輪碼頭無縫接軌的接駁路線,這些都是必須進一步審慎評估的。

政府開發郵輪市場,為觀光注入活水,大家樂觀其成。但應擴大Fly Cruise的旅遊形式,並集中有限資源,吸引國外旅客搭飛機來臺,轉搭郵輪或便捷運輸工具到國內著名景點進行旅遊,讓國內觀光業者可以賺取外匯,並讓基隆港、高雄港發展為不只是郵輪母港,也是郵輪停靠港、樞紐港,才是真正對台灣有實質觀光經濟效益。

,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