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蔬果盛產 政府要用點頭腦幫忙賣啊 

22 12 月 , 2018  

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張競

臺灣寶島適合農產,然蔬果產品旺季經常會生產過剩,造成產銷失調問題,引發民怨也影響政治票房。但是年復一年不論是由誰主管農政,總是無法完全解決這個問題;濟濟多士投入農業經濟問題,官位是愈來愈大,但果賤傷農仍是層出不窮。

解決農產旺季過剩,為能避免價格崩盤,就必須尋找到能夠消化在盛產期間內暴增產量的銷售市場,並且順利完成整個供貨消費流程。農產畢竟不是傑克仙豆,隔夜就能長大結出果實,因此掌握農作情報,預先規劃調節措施,才能夠保證當季蔬果價格能夠穩定,農民朋友收益才能獲得保障。

面對農產供銷不斷失序,農政機關是否應當開始檢討農產情報失誤,以致產量預警機制失靈,所以才會老是搞出此種難堪事。身處資訊時代,擁有各種資訊蒐集工具,警政單位連山區有歹徒種大麻都抓得到,農政單位不能再推拖說,無法掌握到有多少公頃種高麗菜,或是哪些地方的香蕉與鳳梨即將採收等等的資訊。

農友早就追上現代化腳步,經常透過網路訂肥料或是農藥,安排機器耕作與採收,更是早就資訊化。農民朋友們或許會花費許多時間在田野界耕作,但並不代表其不會透過網路交換資訊,如何將資訊供需加以媒合,幫助農產找到市場,替農友找到出路,這是農政單位的責任。

如果無法充分掌握農產情報,就是政府失能與農民組織失職。若是主政官員能夠主動負責,積極運用農產採收預估日期及產量,應當是能夠適切處理產量過剩,找出疏通盛產期供銷不順的市場管道。

其實解決農產旺季過剩,還可以運用「嚐在當地、吃在當季」秘訣,在農產地主辦各項應時的節慶活動,將消費者吸引生產地直接採買,再推廣能夠延長蔬果保鮮或再製方法,如此可適當降低運銷成本,亦可協助消化生產過量蔬果。

不論是透過搾汁、醃製、冷凍或是乾燥等手段,都可以拉長蔬果消費時程;此外,經過適當轉換當作調味食材,與糕餅烘培烹調結合,亦可製作出另有風味食品。

而農政官員在運用盛產蔬果,辦理節慶活動時,要從文化角度來思考,結合人文創作以及民俗演藝活動,讓單純的農產品成為文化財,創造經濟利益。如此多管齊下,才能夠解決農民產銷的困境。

總而言之,只要有心就可解決問題;蔡政府常因農政問題受到嚴重譴責,其實關鍵就出在沒有讓農友感受到,政府有誠意和能力解決問題。之前與農業產銷息息相關職位,交付非專業又態度傲慢實習生手中,自然就走不出困境。請記取這個教訓,別再重蹈覆轍。

photo by <a href=”https://www.freepik.com/free-photos-vectors/background”>Background vector created by Freepik</a>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