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家談, 焦點議題

「社經落差」對教育的影響

13 8 月 , 2015  

補教老師  包龍星

我是一位補教老師,教的科目是中小學生最為頭疼的數學。因為是主科的關係,一般只要是有補習的學生,八成都會優先選擇「補數學」,因此我接觸到的學生,也比其他科目來得廣泛而多元。

我在兩個地方授課,居民組成不太一樣,身為補教老師,特別有感。一個是台北市的精華地段,附近名校林立,是各方家長爭先恐後要遷籍擠進來的熱門學區,家長們普遍的期待是讓小孩能夠進入好學校,接受好還要更好的教育,也比較講究成績;另一個上課的地方,是傳統市場附近的學區,這裡的家長普遍而言,比較不特別要求小孩的成績要到哪種高度,只要品行優良、成績尚可,就能滿足家長的期待,但是這個學區的學校逐年縮班,連帶影響補習班也是一家一家關門大吉。

同時在兩地授課的我,有一個明顯的感觸,就是「地區性差異」真的很大,社經落差」對教育的影響無所不在

我自己小時候,就是在這個傳統市場附近的學校就讀,那時候的我也是跟其他學生一樣,父母對我們都有成績的期待,補習自然少不了,身旁的每一位同學也都是努力為自己將來而打拚,努力把學校與補習班教的東西轉變成自己的知識,期許自己將來能夠在升學考試中大放異彩。但就在這十幾年後,這些本來隨處可以發現的種子,卻在自己成長的地方漸漸稀少了,只有在較為精華的地區才能看的到當初那些努力打拚的精神。

這種地區性的「社經落差」對教育有甚麼影響?我想從自身教學的經驗,分享以下兩點。

1. 家長社經地位較高,對孩子的學習要求越高,孩子的壓力也就跟著提高

兩邊地區的家長,在職業和經濟能力上,有顯著的差異。精華學區的家長,多是某大學的教授、某公司的經理,甚至是知名藝人;另外一邊的家長多半是勞動力工作者。不同社經地位的家長對於自己孩子的成績要求、升學的期待也不一樣,傳達給孩子的學習壓力也完全不同。

我想舉個常見的例子來說明兩地學生學習壓力的差異。在精華學區的補習班,常常遇到家長親自來補習班找老師討論學生成績的問題,這個頻率相當高,學生一次小考沒有達到家長設定的目標,家長可能就會覺得世界末日要來臨了、我的孩子完蛋了的負面想法……等,因此會非常著急的與老師討論學習過程,想探討是不是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或是轉而要求老師要增加學生的作業量、測驗次數,學生的壓力就隨之而來。

反觀另一區的補習班,補習班老師不會那麼容易見到家長,可能只有在繳交學費或是逢年過節的時候,才會看到家長親自出現,也才會聽到家長向老師詢問學習的狀況,若是有遇到成績稍差的學生,家長也是以拜託的口吻希望老師多多幫忙他的小孩。兩邊的學生,當然都有學習和升學的壓力,但是頻率、強度是天差地遠。

家長給學生、老師和補習班的壓力,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的動機,有時甚至是影響學生身心成長的關鍵因子,但是這種壓力又常常引導到「成績」和「升學」的正向表現。身為老師的我,該如何在家長和學生之間,拿捏這種壓力,我還沒有一個完美的答案。

2. 家長社經地位較高,地區教育的強度」也跟著提升

精華地區的家長社經地位普遍較高,除了對孩子的學習有要求,也會要求該區政體的教育也要求一定的水準、程度。所以我常常聽到學生提到,家長會頻繁到學校與老師討論事情,又或是學校開學時的家長會(親師座談會),參與的家長人數也非常多;但是另一區的家長可能因為工作關係,比較無法出席學校的各種活動,講更白話一點,家長可能連班級導師、哪位老師教哪一科,都不清楚。

如此長久下來,精華地區的學校或是附近的補習班,因為家長與老師的頻繁來往,而提升教學品質,學校老師或補習班老師,也必須高於平均水準的教學實力,這些家長才會放心的將孩子送至該校或是補習班;而另一地區的學校與補習班,家長和學校與老師之間的溝通較少,督促少、進步的力量也比較弱,加上惡性循環的學生人口外流,學校和補習班相應縮班或是關門大吉,區域之間教學資源與品質的強度差異也就更明顯了。

以上兩點,是我從當學生到教書十幾年來的親身經歷和經驗,是地區性社經落差」的一體兩面,有好有壞,我提出來拋磚引玉。

一般而言,「社經落差」表現在教育上,是不太好的現象,有優勢的一方,就會有弱勢的一方,如果缺少政策機制,這種差距還會越拉越大。

社經落差」就像是網路鄉民稱呼台北人為天龍人,天龍國越來越天龍,天龍國之外又像另一個世界,這種明顯的社經差異,連帶造成不同地區的人對彼此不友善甚至是歧視的想法(例:精華地區就等於高等知識分子、經濟能力不夠就無法享受到完善的教育和各種輔助……等),我也支持透過可行的政策制度,屏除這種教育的歧視。

但有時候不得不承認,來自家長對升學和成績高度期待的壓力,確實又是促進教育體制、教學現場不斷求進步的動力,我看著一些學校、補習班和第一線教師,因為不斷被要求、有較強的同儕或同業的競爭,進而修改教學方法或提升教學品質,這些行動確實能回饋到學生身上,這樣看來又是美事一樁。這種教學的理想與實踐上的兩難,大概也是「教育」的難處。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