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 死刑存廢, 焦點議題, 魯智淺

養子不教誰之過?

13 5 月 , 2016  

資深媒體工作者 魯智淺

近年來每次發生惡行重大的刑案,總會有一些人主張「必定是社會出了問題」。接下來的論述,則通常是「問題不在如何處罰這些犯罪者,而是如何避免這些悲劇發生」,認定這些人之所以會犯罪,必定是社會失能的結果;既然問題出在整個社會,就沒有道理要犯罪者獨力承擔所有的責任和懲罰。

 

主張廢死者經常使用這樣的論點,但其實這種論點並不新鮮。時光如果倒退個十年,當時社會的主流聲音可能會說,這些重大罪犯之所以出現,都是「教育失敗」的結果;再早個十年的社會氛圍,則可能會是「父母沒教好」。三個不同的結論,卻是如出一轍的思維,只是找理由、找藉口、找替罪羔羊,以前怪父母、老師、現在怪社會。

 

有人說,鄭捷死了,一堆的「為什麼」就無從解答了。為什麼這麼冷漠、為什麼這麼狠心、為什麼這麼壞、小時有沒有什麼陰影…….真的要問,我們可以問一千、一萬個為什麼,但真的會有助於解決任何問題?

 

如果要問鄭捷這麼多為什麼,路邊砸車、家暴的、偷竊的、詐騙的,怎麼不見你也問一問去?

 

如果真問了、也歸納出一些結論之後呢?只要認定是高危險群,有犯罪的可能,就直接送醫治療?居家隔離?還是派個警察天天盯著、寸步不離?

 

數百年的《三字經》裡就有「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把一個人一生的成敗責任,完全推給父母、師長;而今天部分的人,居然又重新拾起類似的思維,把責任都推給了社會。

 

這三種有相同特色的推論。既不科學、也沒有根據,基本上就是相信而已,跟古代的人相信「太陽繞著地球轉」,並沒有多大的差別。但是這種站在高人一等的角度看事情的論調,會讓接受者覺得自己取得道德上的高度,且充滿慈悲、施捨的法喜。

 

只要你認同這樣的說法,你就是站在比父母、師長、社會更高的位置,充滿憐憫的看著犯罪者;父母、師長、社會都是罪人,而你卻是高高在上、神聖的施捨者。別人施捨給乞丐還要掏出真金白銀,而你卻連一毛錢都不用出,還可以擺出更神聖、大愛的姿態,難怪這麼多人趨之若鶩。

 

很神奇的是,這三種理論的信仰者,經常分屬不同陣營。認為父母師長該負責的,通常不支持廢死,最多只要父母師長負擔道義的責任。而認為社會有責者,卻往往會認為另外兩種理論支持者的思維落伍,認為沒有人能替其他的人生負責,然後卻意外得出一個整個社會都有責任的結論。

 

我們的社會並不完美,但並不完美卻不等於是罪惡。環境、經歷會影響人的行為,卻不是成敗的理由或藉口。不是所有環境、經歷惡劣的人都會做同樣的事,也不是念建中的都上台大、不是叫陳水扁、蔡英文就能當總統。與其相信這種簡單的論調,或許還不如相信八字命理,搞不好準確度還高一些。

 

錯誤的前提、錯誤的假設,永遠不會得到正確的答案。問錯了問題,也是一樣。

,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