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分享

打通任督二脈,重現港都榮光

20 3 月 , 2017  

前北市交通局長 羅孝賢

基隆好好做,一定可以一掃窳陋,恢復往日台灣門戶的榮光。

這是符合交通專業的分析。只是我們要想得更上位ㄧ點。以基隆的例子,不適合做捷運的理由包括自然環境的:多山、平地少、溪河縱橫切割、⋯,包括社會環境的:因為腹地有限,人口不多,且因地形環境,呈現散居的狀態,再說如果真決定要興建了,因為地形崎嶇,可能面臨的土地徵收、橋隧的工程經費都不容易處理,也難以回收(錢坑)。從環境條件和城市發展的角度,臺鐵的優化、高快速公路客運的優化(聯外旅次)和城市內部公共交通的優化(城內旅次)的同步改善是合理有效且務實的作法。

做為一個港市,其實交通要優先想的不是怎麼連到台北市,而是要想怎麼先把自己治內的整頓治理好;基隆本身有很好的條件,儘管腹地不大,但可以思考成為「門戶前沿」,而不是「邊陲」,這時反過來台北人要來求基隆改善聯外交通。基隆港不能再繼續扮演「放雞屎不生雞蛋」的角色,產業發展政策搭配交通才是正解。否則,只能是永遠的「前店後坊」;基隆鄉親都得到台北謀生,修捷運開馬路,只會讓人加速外流,基隆的門戶角色往日榮光不會再現。

基隆的聯外公路系統非常發達,國ㄧ、國三、萬瑞快速公路等,相當完整,只是港區的貨運佔用了很大ㄧ部分,基隆和台北之間的快速公車系統,甚至時段性的高速公路公車專用道(類似高乘載車道)連繫到市界的捷運站,都可以改善基隆的聯外交通。再搭配鐵路的優化,聯外的問題就可以合理的改善大半了。

回到城內交通,這是改革的重點。基隆市的公共運輸使用比例僅次於台北市,與新北居二、三的位置,市內的公車服務品質仍有極大的改善空間,包括路線、班次和服務態度部分,因為基隆街道狹窄蜿蜒且幅員不大,綿密的市民小巴服務可以有最大的發揮,這些都可以先做,至於軌道式的輕軌系統佈設,要從長計議,市內事實上連可佈設公車專用道的路廊都不容易找出來,輕軌要多想想。

以基隆卅餘萬人口,ㄧ個高品質的公車系統足矣!

回到根源,要想想的是,基隆做為ㄧ個世界性的大港,為何市民得跑到台北工作、就學、購物血拼?基隆可以發展那些產業,留住市民而不外求?其實基隆人口才卅餘萬,問題應該不難解決。想想與港口客貨有關的行業,特別是客的部分,遊輪觀光,基隆週邊勝景無數,這塊潛力無窮,要中央和地方有共同的願景目標,港市ㄧ同打拚,而非各自為政,互扯後腿。

七年之病,當治三年之艾。振興基隆並不容易,交通也不是戰術層次的小打小鬧,吵捷運而已,要有整體的戰略思維。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