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

疫苗、外交與主權

4 6 月 , 2021  

王鎧均、楊斯涵、陳怡安、侯立藩

疫苗戰國時代

根據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 統計,全世界目前有101種新冠疫苗正在進行各階段的臨床試驗(Clinical Trials),並且有184個侯選疫苗正在進行臨床前安全及有效性測試(Pre-Clinical Trials)。除了英美歐印以大陸之外,日韓、土耳其與台灣也都相爭研發國產疫苗,而其他國家如印尼與泰國則是積極尋求與疫苗大廠簽訂代工等自製疫苗能力。

疫苗在COVID等感染力極強大的病毒面前,儼然成為了各國最關鍵的戰略物資與外交籌碼。

 

疫苗主權的重視

韓國總統文在寅在美韓峰會前的5月3日就已強調了疫苗主權的重要性。判斷在全球面臨無止境疫苗需求的當下,疫苗主權尤其重要。也呼應了各國領袖認知到疫苗短缺的嚴重性。

全球在去年深刻了體會到,缺乏疫苗的當下,國家生活機能及經濟軍事均受到嚴重打擊,無法正常運作。

 

自主研發,取得代工,各國在疫苗主權的實踐

各國在確保有充分疫苗供應的做法各不相同,韓國、日本及台灣等國雙管齊下,在爭取國外疫苗代工的同時也積極培植國產疫苗。

南韓三星與莫德納合作,日本第一三共製藥公司取得AZ疫苗加工權,同時日本第一三共與東京大學的DS-5670 與南韓GeneOne Life Science等各類疫苗也以進入第一二期的臨床試驗。

台灣則是在扶植高端等國產疫苗同時,聲稱透過各種管道積極購買國外疫苗。

泰國與印尼等國則是分別得到現在各大疫苗品牌的生產授權。

泰國 Siam Bioscience 在5月9日開始生產AZ疫苗,印尼國營Bio Farma公司則是預計製造1.54億劑的大陸科興疫苗。

 

疫苗外交

18世紀末英國免疫學之父愛德華詹納(Edward Jenner)發明天花疫苗之後,他的天花疫苗在19世紀初來到法國,接下來的十幾年,拿破崙下令在法蘭西帝國主要城市設置疫苗機構,而詹納也在1811年被選為法蘭西學會的外籍會員,在英法還處於戰爭期間,協助法國研發疫苗,也留下了一句「科學無戰爭 Sciences were never at war」的名言

但是使用科學成果的人,卻依然擺脫不了角力競爭。疫苗問世後,歐洲聯盟 (European Union) 曾提出「歐洲途徑」,意即由歐盟統一購買疫苗後分送至27國會員國,然而事實是歐盟向各藥廠下單共25億2500萬劑,是為歐盟總人口數五倍之多,然而藥廠在疫情影響以及印度生產線停擺等問題,產能下降,遲遲無法履約,逼得國內未生產疫苗的東歐國家自行向外求援。

與此同時,北京政府除了用疫苗攻勢來動搖我中南美洲邦交,也積極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疫苗。為了實踐「一帶一路」倡議而對歐盟虎視眈眈的北京瞄準中低收入歐盟國家,為各國提供中國生產疫苗,截至目前,中國已出貨1.15億劑疫苗,其中,已經在三月底向歐盟境內包含匈牙利以及候選國塞爾維亞和土耳其提供5800萬劑疫苗出口。

另一方面,為鞏固自身影響力,印度、歐盟、日本、美國等也不甘示弱,紛紛規劃或是已經向全球提供疫苗,除了為抑制國際疫情外,也是各國試圖鞏固或是突破現有勢力範圍的最佳利器。

只要隨著疫情在全球持續升溫,「疫苗」將繼續被視為戰略物資,成為各國軟實力競逐戰場。

 

新時代外交籌碼

疫苗儼然已成為新的黃金、外交籌碼。無論取得方法為何,取得疫苗數量的多寡將會成為後疫苗時期衡量多項基本社會活動的指標。當世界各地都在研擬疫苗護照,以及爭取自產疫苗國際認證時,台灣勢必要思索如何用最有效率的方式來儘早化解疫苗短缺問題,鞏固疫苗主權。

(圖片來源:中央通訊社)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