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磊, 專欄作家

中國大陸「合作而非侵略」的地緣戰略

19 10 月 , 2023  

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宋磊

2012年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率先提出「亞太再平衡」政策時,2013年中國大陸政府提出自身的「一帶一路」政策,這不但是中國大陸版的地緣戰略,也是為因應美國的持續圍堵、嚇阻所提出的生存之道,今年恰好是一帶一路政策十周年,中國大陸不但格外重視,也是外界檢驗中國大陸的地緣戰略成功與否的指標之一。

從歷史來論,當中國大陸提出一帶一路政策後,尤其是「陸上絲綢之路」的建構,不但能與古代絲綢之路相呼應,自古以來中國身為陸權國家,鞏固陸上發展本為中國大陸的政策方向,中國大陸透過與陸上國家的經貿合作,尤其是中亞地區的能源合作、歐洲-中國大陸洲際列車,加上建設與西亞、南亞上的貨物運輸,目前北京正形塑出在不以過往西方強權的侵略路線下所衍生的合作,而是以多邊經貿合作、大量協助開發中國家進行基礎建設的情況下獲得支持。

「海上絲綢之路」的建構,除了能與六百年前「鄭和下西洋」的路線呼應外,中國大陸為打破長期以來的「麻六甲海峽困境」,先後與斯里蘭卡、巴基斯坦、東非國家合資港口建設,一方面方便大陸商船停靠及轉運,讓石油與天然氣能順利輸往中國大陸;二方面讓解放軍海軍於印度洋活動時,除了協助部分國家打擊海盜外,維護大陸商船的航行安全,也是其解放軍海軍的重要目標。

外界觀察中國大陸的地緣戰略時,必要時須將西方的地緣戰略思想挪去。畢竟綜觀大航海時代到20世紀下半,西方國家所形塑出的地緣戰略,實際上皆以侵略、武力打擊、掠奪殖民地來作為經濟發展的手段;中國不但沒有以上述模式欺壓廣大的開發中國家,相反的北京以其相互合作、相互發展作為主要手段,一方面實現協助建設開發中國家的目的,二方面增加大陸企業的消費市場。

如此新的國際關係樣貌正在展開,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忽視!

21世紀除了是美、中兩強的競爭時代,也是中國大陸實踐自身地緣戰略的時代。目前已加入或與北京簽署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的國家高達數百國,是人類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區域經濟合作,即使目前俄烏戰爭的僵局未解、以巴衝突使得中東陷入緊張關係,在如此動盪與不確定的時代中,中國大陸一方面派遣外長穩住情勢,另一方面又能關切一帶一陸下所有開發中國家的經濟建設,這不但體現出大陸的靈活外交,全球任何一個重大議題皆須北京參與,與西方強權相比,海洋強權的力量雖然仍是世界第一,但身為陸上強權的後起之秀-中國大陸將更有機會透過一帶一陸的基礎建設,將所有參與國連線起來。台灣在內皆不能忽視其所帶來的正面效益,因為這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在區域經濟整合中最備受矚目的大區塊。

圖片取自聯合報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