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

人民幣納入SDR,真的有譜?

12 11 月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兩岸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吳孟道

根據國際知名的《路透社》及《日本經濟新聞》聳動報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本月召開的理事會中,把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的計價通貨籃(standard basket,或稱一籃子貨幣),成為繼美元、歐元、英鎊及日圓後的第五個通貨籃成員。

 

雖然此消息尚未經IMF親口證實,不過,從9月底歐習會後美國終於鬆口表態願支持人民幣納入SDR一籃子貨幣,以及近日德國總理梅克爾出訪中國時也表示對此事樂觀其成,種種跡象看來,人民幣納入SDR一籃子貨幣,真有那麼一點譜。

 

在剖析這個議題之前,首先還是得先瞭解甚麼是SDR。所謂的SDR,是1969年9月由IMF創設的一種國際準備資產。根據各會員國認繳攤額(quota subscriptions)的多寡,按比例無償分配給各會員國,做為彌補國際收支逆差或償還IMF貸款之用。由於SDR在草創時期被賦予等同黃金價值的保證,但本身並非是一種可以真實交易的貨幣,而是IMF底下的一種共同記帳單位,因此也被稱為「紙黃金」(Paper Gold)。

 

白話一點來說,可以把SDR想成是非一票玩到底的遊樂園門票,在支付一定金額的入場費後,會獲得一本使用券,可以免費使用園內的各項遊樂設施,但根據購買數量的不同,會有使用次數限制

 

為何中國大陸這麼積極地想要將人民幣送入SDR計價通貨籃?主要理由大概有兩點,一是基於人民幣國際化的考量,另一是藉此拉抬人民幣國際地位,進而爭取國際話語權。

 

SDR本質為國際準備資產,納入SDR一籃子貨幣,意味著人民幣已被視為國際儲備貨幣,會員國自然會在外匯資產組合中加入或增持人民幣部位,這將有助人民幣國際化的推動。

 

此外,中國大陸現在的經濟規模約為10兆美元,僅次於美國,而對外貿易總額則有4.3兆美元,高居世界第一,更不要說3.5兆美元的外匯儲備,足足是排名第二日本(1.2兆美元)的三倍。然而,擁有這麼亮眼的經濟數據,卻沒有相對等的國際貨幣地位及發話權力,中國顯然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

 

其實,人民幣納入SDR一籃子貨幣這個議題並不新穎。早從2009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發表《關於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一文後,如何讓人民幣在SDR扮演一定角色,進而翻轉當前由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就一直是中國大陸對外政策的核心戰略

 

2009年後,一系列出台的人民幣國際化政策,包括實施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開放人民幣跨境投資、鼓勵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廣設人民幣離岸中心以及簽訂貨幣互換協定等,都是為了讓人民幣在國際經貿及金融市場的使用更加普及,以通過成為SDR一籃子貨幣的認定門檻

 

2010年,中國已經遞件向IMF申請過一次,不過由於人民幣國際化措施剛上路,百廢待舉,人民幣在國際上的使用與流通並不普及,因此被打回票,輿論也未對此多所關注。

 

今年會特別引人側目,是剛好又輪到五年一次的SDR標準籃構成與權重的審查年,加上人民幣在經歷一連串的國際化措施後,在國際上的交易及使用情況都大有長進。

 

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通信協會(SWIFT)統計,8月份人民幣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達到2.79%,首度超越日圓,成為全球第四大支付貨幣。因此,今年人民幣是否可以成功納入SDR一籃子貨幣,自然就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也是北京政府極為關切之事。

 

IMF評估結果即將出爐,人民幣這場大戲能否就此順利落幕,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