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正豪, 專欄作家

國民黨如何扮演好反對黨的角色

14 6 月 , 2016  

包正豪

反對黨的天職就是反對執政黨,所以國民黨身為反對黨,現在只需要對民進黨政府所提一切政策加以反對即可,哪裡還需要什麼反對策略呢?但這個原則放在當下的台灣,有些不太適用。原因在於民進黨蔡英文政府執政不過廿日,種種施政方針卻都與選前承諾背道而馳,幾乎全盤接納原國民黨政府時代的政策。如果國民黨仍抱持最簡單直接的反對策略,反對到底的結果竟然會是邏輯上否定自身過往的政策立場,反而傷到自身。因此,我們可以觀察到,現今國民黨的反對策略,最嚴重地不過是「佔據立院主席台」以阻撓議事進程,然後對民進黨蔡英文政府的「髮夾彎」大加嘲諷而已。

這樣的反對,是無關痛癢的。事實上,當民進黨蔡英文政府開始具體落實原先國民黨時代所制定的政策之時,國民黨到底是要反對還是贊成呢?如果這些政策開始發揮作用,台灣經濟社會發展走向正軌。這難道不是國民黨支持者所樂見的嗎?但是,當在國民黨執政時期,民進黨透過無節制/理性的反對,去阻撓政府的正常運作。現在民進黨執政,用國民黨的政策來治國,難道就這樣吞下去嗎?國民黨顯然陷入進退維谷的兩難。既然如此,國民黨應該如何定位自己,做好反對黨的角色呢?

首先,國民黨應有這樣的體認,就是「國民黨已經是在野黨,沒有提政策的義務」。所以該反對就反對,不要還在那裡鹹吃蘿蔔淡操心,反對之前還要想想是否具備現實可行性,那不是你國民黨現在該管的。所以第一步驟就是「反對、反對、再反對」。但這種反對是一種表態式反對,用來凸顯在野黨對執政黨的監督而已。其次,第二步驟是想清楚停損點,在適當時機停止反對抗爭動作。這點尤其重要。普遍來說,國民黨支持者與相對中立的選民對於抗爭是抱持負面態度的。因此,抗爭延續過久會造成反效果。所以,何時是恰當的停損點呢?個人以為,在面對民進黨蔡英文政府「頭文字D式過髮夾彎」的採用國民黨執政時期政策的情形下,停損點應該設在「執政部會官員難以自圓其說」的那一刻。舉例而言,先前國民黨立委蔣萬安質詢衛福部長林奏延有關「以中華台北名稱出席WHA是否矮化」問題,林奏延在質詢台上啞口無言,無從自圓其說。這便是一個好的停損點。最後一個步驟是「肯認國民黨政策」。誠如前述,如果毫無謀略地發洩式反對民進黨政府的髮夾彎,國民黨最後終將被自己的質疑所傷。事實上,就國民黨本心,也不是在反對自身過去推動的政策,而是要凸顯民進黨蔡英文政府的「昨非今是」。所以,每個質詢/抗議的終點應該以「執政官員承認現在要推動的政策與國民黨執政時期無異」,並且要「逼迫執政官員承認過去民進黨的杯葛抗爭是為反對而反對」作結束。

除此之外,國民黨的反對策略應該更形擴大到「追求真正的公平正義」。譬如原住民歷史正義、新住民權益保障、仇恨言論的管制、勞動條件的保護、租稅公平等等問題,國民黨都該勇於提案。作為一個有志取回執政權的政黨,不能只是反對而無建樹。國民黨的法律提案,想當然耳不會受到國會多數的民進黨支持,更遑論通過三讀。但是國民黨應該要戮力不懈地在國會當中提案、辯論,同時拒絕在這些議案當中協商。寧願一條條表決輸掉,也不應該參與協商而被質疑。這是重建國民黨聲望的策略。

民進黨蔡英文政府的髮夾彎施政,提供國民黨/在野黨許多質詢素材。這讓國民黨立委有很多發揮的空間。如今,只要國民黨立委拿捏好時機和預想該停止的時間,我們將可以看到一個強力監督政府,卻毋須否定自我過往政策的反對黨出現。更進一步,國民黨現在沒有執政責任與包袱,自然可以在人民權利義務相關法案上自由揮灑。這樣能夠降低國民黨保守主義的色彩,增添自由主義的特色,應能有助於國民黨重建基層支持的機會。

, ,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