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 時事評論, 李貴敏

搶救失業率 ≠ 解決失業問題

19 6 月 , 2020  

立委、律師  李貴敏

新冠疫情蔓延,全球經濟蕭條,失業率急速攀升,各國政府面臨的危機極端險峻,可以說已然打開了潘朵拉盒子。但看看民進黨還是用鋸箭法應對嚴峻的失業問題,滿腦子還只想著「搶救失業率」的樣板工程,而不是真正地「解決失業問題」,真讓人對台灣可能面臨的衝擊高度憂心。亡羊補牢,民進黨政府必須危機總動員,啟動跨部會因應指揮中心,整合資源,展開搶救失業大作戰!

國際失業問題有多嚴重?以美國為例,失業率飆升至15%,為大蕭條以來最高水平,甚至可能將永遠喪失42%工作機會;香港3到5月失業率升至5.9%,創15年來新高,23萬人加入失業大軍;大馬4月失業率5%,亦創30年新高,還有專家評估恐有政變危機。這些警訊在在證明,失業問題已不容輕忽,政府必須對症下藥,拿出具體辦法。

反觀台灣,國內疫情固然趨緩,但我們面臨的威脅不惶多讓,因為隨著產業斷鏈與企業經營危機,失業問題正如蓄勢待發。例如4月份失業率已衝破4%,連續3個月走揚,失業人數逼近50萬大關,為2009年金融海嘯以來新高。這還不只,無薪假也創10年來新高,共 1323 家企業、近3萬人在休無薪假,其中以製造業為大宗。

這些數據揭示的問題,凸顯失業問題已不容民進黨政府粉飾太平,尤其讓人難以想像的是,政府是否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例如5、6月失業問題加劇已是不爭的事實,更別提加計畢業生「畢業即失業」的大數,但迄今,政府公布的失業率竟祗到4月底,難不成是假裝看不見,還是不敢面對?

再看看勞動部,敲鑼打鼓地宣稱針對大學畢業潮帶來的季節性失業開辦「青年就業獎勵計畫」;號稱青年就業三個月可以獎三萬。但實際上,從過去多次類似措施可以發現,這些即興式、煙火式的灑幣政策,沒有配套跟生涯發展規劃,對解決青年就業問題、提升青年職場競爭力毫無實質助益,青年一生的職涯發展,難道就這幾萬元可以解決?會不會為了補助,硬撐三個月就離開?

換言之,在目前就業市場舉步維艱狀況下,這項政策不過是在追求短期間的數據美化,卻不顧其社會成本可能變相懲罰到摩擦性失業或暫時找不到穩定工作的青年學子,更別提長期以來類似政策實施後聘期屆滿留用比例偏低的問題。

政府的職責,首重創造好的企業經營環境與就業環境,並顧及提升青年的競爭力,特別在青年就業這一塊,關鍵是提升青年的職場國際競爭力。

換言之,光把注意力放在失業率上是不夠的,我們應該調整教育方針,儘速縮短學用落差,並有效利用教育資源,並透過海外實習實際累積國際實務經驗,培育優秀人才國際談判能力,提昇青年職場競爭力。這些優秀人才歸國後肯定是各政府部門及民間企業爭相爭取的對象。甚至政府更應該考量如何擷取銀髮族寶貴的工作經驗,結合青年的精神、耐力,兩個世代協力合作,才可望有助於台灣之國際化,增益台灣的經濟實力。

新冠肺疫情嚴重衝擊全球經濟,明年經濟負成長幾乎已成定局,面臨國際性大衰退與鎖國措施,失業潮原本就一觸即發。國內雖然近期觀光、消費略有提升,但產業界哀鴻遍野,倒閉、關廠、休息者比比皆是,更別提大幅減量生產,員工優離退,外需不振,企業被砍訂單等困境。失業率是落後指標,政府紓困如果不對症下藥,主導策略,只知粉飾太平,後續衝擊與危機還有得受的!提升競爭力,跟上國際腳步,才是正辦。

pic by <a href=”https://www.freepik.com/free-photos-vectors/work”>Work vector created by freepik – www.freepik.com</a>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