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 王瀚興

疫情中的文化交流,也談「風月同天 」

4 3 月 , 2020  

律師  王瀚興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大,鄰近中國的日韓首當其衝,病例數不斷攀升;然在世界官方與台灣全體齊心抗疫同時,日韓分別在民間對中國大陸做出資助,並於捐助物品上有:「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等語。然或限於篇幅,或囿於智識,外界未究真意,筆者或有心得,與諸君分享。

蘇東坡逸事做引:遼國使臣出使宋國,提出上聯:「三光日月星」,誇耀遼國人才濟濟,宋朝不過繡花枕頭;正當整朝犯難時,蘇學士來了,他即刻對了下聯:「三才天地人」,挫遼使銳氣,壯大宋國威,好不神氣。

當筆者第一回看見前開捐助物資,所載金玉良言,乍看之下,有種日韓與中華文化發源地互相較勁的意味;然救災就救災,哪是參話頭、辯機鋒的時候?應有更深的含意。

依鑒真法師年譜,在西元742年,老法師55歲時,發願東渡日本,長屋王所言,依《大唐傳戒師僧名記大和尚鑒真傳》為:「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元亨釋書》則為:「山川異域,風月一天,遠寄淨侶,誓結勝緣」,二說雖有出入,然鑒真法師當年東渡日本,行船風險極高,僧侶或視為畏途,然法師堅決發大願,弘大法,即便性命堪憂,吉凶未卜,仍執意前往,後遂其心願,成中日文化交流盛事。

承前,前開的捐助語詞,若表面係同情心之表徵,亦蘊含即便千驚萬險,仍要像鑒真法師一樣,不惜生死與共,若真懂這蘊含,怎不能讓受捐助者,莫名感動?

至於「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則與前開說法,有不同的面向:典故是伍子胥使吳國伐楚,楚臣申包胥,奉命前往秦國求援,秦穆公見義勇為,講出了上開的詩經語句,旋即出兵援楚,為史冊盛事。

承前,雖然中國大陸一方並未主動向日本民間求助,然此典故通俗,更為愛好史記與左傳讀者與廣大民眾所熟識,「同袍」概念早深植於華夏民族心中,真可謂:「禮輕情意重」,比起前開鑒真法師,尚需知中日交通史梗概,或更能更打動人心!

這個是否迂腐?看看日本韓國窘況,早知道這些口罩都不要送就好了?下士聞道,大笑之。

筆者舉三國故事為例:話說周泰雖為將軍,戰功彪炳,然畢竟乃行伍出身,臣子或恥與同列。一回酒宴,孫權問寒問暖,讓周泰揭示其傷疤與細訴戰功,孫權並豪氣地說:「我與將軍榮辱與共!」同陣營的如此,敵對陣營的呢?潘濬原為劉備部屬,吳蜀大戰後,孫權招降潘濬,並舉出楚國名臣歸順之典故,又親手以手巾為潘濬擦拭眼淚,潘濬遂受感動,歸降於吳國。

承前,今日韓與中國大陸實力對比,自然不可能使中國歸附,然必當於疫情中,休戚與共,不可能作壁上觀。近的,在疫情未平時,互通有無,遠的,若他日有變,中日韓人民間有情有義,怎堪刀兵相見?何愁無和事佬?真可謂短空長多!孫權「以情感人」,怎不是高招?

最末,此番新冠肺炎,臺灣防疫可圈可點,政府領導有方,陳部長指揮若定,此概天授,良機良臣,真為國人之福報!然見日韓暖心舉措,臺灣官民卻反其道而行,遙想孔子對孔鯉的教學:「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今日官民對大陸舉措,比對日韓「送禮到心坎裡」既無法言,又無以立。怎還能稱:「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