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 李佳容

蔡英文自詡成為台灣的柴契爾?差矣!

25 5 月 , 2019  

臺北市立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李佳容

2016年蔡英文就任總統時,曾自詡要學習前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帶領台灣,走出困境。今年5月20日,蔡總統召開就任三週年記者會,主打:「三年有成,台灣進步關鍵字」。但蔡總統的「三年有成」,是否真的有成?與柴契爾相比,可謂差之千里。

首先,蔡總統的10個關鍵字,被批「空洞」。雖然表面上,蔡總統確實「捍衛了主權」,但如果按相同論述邏輯,難道前任的總統們,就沒有達標嗎?

蔡總統曾表示將以「柴契爾主義」(Thatcherism)所代表的經濟信條為典範,來解決台灣所面臨的經濟困境。

在柴契爾第一任任內,大力推動當時虧損甚鉅的「國有企業民營化」。這項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得許多國營企業勞工頓時失業,因此工會組織街頭抗爭,並號召國企勞工罷工!但在柴契爾的堅持下,使得20家大型國企回歸市場,提升這些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與運作效率。此舉也為政府增加財政稅收,提供減少個人所得稅的充分條件,達到雙贏。

反觀蔡總統的年金改革,雖然標榜也是替政府減少開支的撙節政策,但撙節的同時,卻又提出了「前瞻八年八千八百億」的基礎建設投資計畫,且許多基礎建設明顯就是為綁樁而設定,獨厚當時民進黨執政的縣市!這種不把國民黨執政縣市人民當人民的作法,令人民心寒!

此外,「敢吵」的軍人,其退輔方案改革幅度就比較小;「不敢吵」的大學教授、公務人員,就必須默默「埋單」,承受「撙節」的苦果。若再拿前瞻八年八千八百億的投資計畫與年金改革兩相對比,年金改革的大幅撙節相對於前瞻計畫的灑錢投資,明顯是挖部份人民的荷包去彌補部份縣市基礎建設的政策買票。這種沒有社會公義標準的挖東牆補西牆政策,人民當然難以接受!

當年英國在柴契爾的大力改革下,經濟衰退的情況開始好轉,通膨率下降到4%,GDP增長速度達到5%,而且此一經濟形勢,一直保持到她卸任。

反觀蔡總統的新南向政策,雖使得東南亞的旅客來台人數逐年增加,但我國的經濟成長率(2016-2018年),年平均僅為2.6%;通膨率2017年為1.6%,2018年飆升至2.4%;亞洲開發銀行(ADB)2018年的報告顯示,台灣薪資遠遠落後星、港、韓,甚至和開發中經濟體墨西哥一樣低。不知道蔡總統的「三年有成、加薪減稅」,從何而來?

至於因為非核家園所產生發電不足的問題,導致執政黨在一年多前,「不得不考量」重啟深澳燃煤電廠,更是把民眾的生命安全當作玩笑。民進黨以全面非核家園換取空汙的施政,終被揭露,民眾如何認同?至於綠色能源更是仍遠不敷所需,而關於綠能產業虧損的問題,蔡總統更是隻字未提。蔡總統的經濟牌,實質疲軟無力!

最值得一提的是,柴契爾夫人的用人哲學及其身為國家領導者所展現出的統御能力。柴契爾本身做過教育大臣,深諳內閣的運作以及身為內閣部長的難為。因此,柴契爾第一任、第二任的領導保持了「開放傾聽」、「擴大決策群」的模式。

雖然蔡總統也曾做過陸委會主委,但她在擔任陸委會主委時所表述的兩岸一個中國,到了做總統時竟自我打臉,有損總統威信。在其就任總統的隔年,同意毫無政治經驗值的吳音寧擔任北農總經理,並以政治力介入大學校園強行拔管,再加上張天欽的「東廠說」,以上種種,都讓人民感到失望、心灰意冷,轉而支持「討厭民進黨」。

雖然柴契爾的改革政策也頗受批評,但柴契爾留下的是「更好的英國」。蔡英文總統口口聲聲要為臺灣的未來找尋更好的出路,但520記者會上,除了空洞的字句外,台灣進步了嗎?「三年有成」,連黨內同志賴清德都不買單。這樣的自詡,又有何用?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