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正豪, 專欄作家

走出台灣,政府、學校和年輕人準備好了嗎?

12 1 月 , 2018  

淡江大學全球政治經濟系主任 包正豪

有時候真的覺得我們的政府都在「務虛」而不「務實」,老是搞一些虛無縹緲的政績數字來愚弄人民。頭腦稍微不夠清醒的,其實還蠻容易被政府唬弄。但是,商人不太一樣,講求的是切切實實的利益,縱使政府講得再怎麼天花亂墜,如果商人賺不到錢,那都是白搭,商人不會買單的。

因為洽談境外實作計畫,準備把國際體驗學習的版圖拉得更大,所以特意飛一趟越南,和當地臺商會面,商討未來送學生到臺商企業從事體驗學習的可能。過去多半是和國際NGO組織聯繫,談得都是民主、人權、文化、社會、政治等議題,和企業界關聯不大。但現實是,大學生所關注的是畢業後的出路問題,縱使有部分學生有志於國際NGO事務,無可諱言地,大學生寧願提早替就業服務準備。但是台灣本土經濟長期萎靡,能夠有機會去賭一把的,只剩下到海外拼搏一途。基於這個認識,開始拓展國際體驗學習計畫的不同面向,經營臺商企業的關係網絡。

洽談合作的是間做畜禽水產飼料的臺商公司,投資東南亞已經超過廿年,大概早在第一次南向政策時代就已經開始。偌大廠區,數百名員工,但台籍管理幹部只有寥寥數人。雖然這樣的廠區,在越南、緬甸、柬埔寨、馬來西亞,有十數個之多,但台籍管理幹部人數仍然不及百人。與資深執行副總會面時,談到的是「人才培育」,因為時代已經改變,臺商在海外投資的產業,除了研發、採購、會計和高階經理人等關鍵職位還傾向僱用台籍幹部外,自廠長以下的職缺,大概都已經本土化,聘用當地人才。

既然保留給台灣人的是關鍵職位,當然在素質條件的要求上會是比較高的。海外臺商企業的職缺不是用來慢慢訓練的,他們需要「即時戰力」,要一到當地就能夠打仗,沒有緩衝期。既然如此,徵聘的人才就需要有足夠強的心理素質,以及在相關領域的工作經驗與知識。更重要的一件事情是,臺商企業是在打國際賽,拼搏的對象不是本土企業選手,而是來自其他國家的大型企業,同屬國際企業等級的競爭者。這些現實環境條件都註定讓人事素質要求提升許多,而非現在初自大學畢業的年輕人所能企及的。

企業在台灣徵才,卻找不到適合的人,原因在於應徵者「沒有準備」。我們的教育體系所訓練出來的人力資源,基本上都不是為國際賽準備的,還是因循守舊地只看到海島一隅的市場,而看不見外頭的廣闊天地。縱使時勢所逼,勉強將目光移向西方大陸和南方的東南亞,卻始終還是抱持莫名的優越感,不願意放下身段去學習當地的文化與認識在地社會。於是乎,台灣訓練出來的人才沒資格打國際賽;甚至就連企業最基本的需求,我們的政府都無法滿足。

在海外的臺商企業早就不奢望政府像日韓大陸政府那般給予支援,所謂新南向政策,只是不斷接待來自台灣的政學人士,累積參訪數字而已。但曾經臺商企業以為會有一絲曙光,政府的新南向宣稱要「以人為本」,天真地以為政府會在人才教育上投注心力,培育適合打國際賽的人才選手。不過臺商企業很快就清醒過來,看破政府的務虛,而開始自力救濟,做長期人才培育計畫,不再寄望政府。當然,我們可以說商人重利,但即便如此,我們還是想問問,政府的新南向到底要做什麼?難道只是花錢粉飾政績而已!

政府老是高調談新南向,談海外投資,談人才培育,但從政府到高等教育機構,乃至於年輕一代的台灣人,真的準備好了嗎?還是,其實大家都只是在演戲自嗨而已?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