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 王大師

過河拆橋式的TPP 還好沒搞成

23 11 月 , 2016  

王大師

奇怪,怎麼泛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暫胎死腹中,全台好像如喪考妣似的?我倒覺得很開心!此話怎說?

川普22日向全球宣布,一旦就任後,美國就會宣布撤回TPP。真是感謝上帝!TPP原本就是一個爭議性極高的「變種FTA」,對企業而言是個福音,但對普羅大眾與勞工而言,不見得有多大益處。

當然,台灣是以貿易立國的經濟體,雖然台灣凈出口(出口減進口)僅佔GDP的10%不到,但整體經濟結構的貿易依存度極高,約為110%;換言之,台灣許多產業與進出口有密切關聯。

根據本人簡短的媒體工作經驗評估,與國際貿易相關的工作,比專門為國內觀眾所寫的新聞,薪資幅度約高出3成左右;但後者的新聞內容較與民眾息息相關。國際新聞雖重要,但離民眾還是有一段距離。

換言之,FTA相關議題對台灣而言,具有顯著的進入門檻與菁英特質,雖更能讓高知識份子賺取優渥收入,也會製造出分配不均的現象;畢竟在FTA領域中,語言、電腦專業與科技背景為最基本的進入門檻。

台灣最重要、市值最高,且勞工薪資最優渥的產業就屬電子業,幾乎與對外貿易有100%的重疊度,但與傳統產業與服務業所聘僱的勞工數相比,科技業聘僱的勞工數遠低於後者。畢竟,讀者碰到的早餐店老闆或百元理髮師,應該比鴻海工程師多吧。

TPP就是一個將這兩族群利益切成兩半的工具。根據諾貝爾獎得主Joseph Stiglitz所言,與過往的FTA相比,TPP與降低關稅沒多大關係,而是試圖將所有貿易障礙給拆除的利器,且專為大型企業奠定高標準的貿易準則。

也就是說,一旦TPP過關,誰會獲利?鴻海的郭台銘與台積電的張忠謀會,兩家企業的股東與高層也會;公司的工程師則會相對獲利。那對於傳統產業、廣大服務業、薪資階級與普羅大眾呢?利益不大。甚至在與資方的議價上,會有所折損。

比方說,有了TPP的高標準後,企業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會更加嚴厲,國際大廠能透過一個稱為「爭端解決機制」(ISDS)的方式,以凌駕主權國家的姿態,對國內任何一方提出訴訟。易言之,只要讀者的臉書與網站內,有任何看似侵權的內容,企業都有權要求伺服器業者主動下架。

而這所謂看似侵權的定義,TPP定得十分廣泛,比方說讀者只要畫出一個很像蜘蛛人的圖像,漫威就有權要求伺服器業者,將您的臉書或部落格關閉。這看似對智慧財產是個極大的保障,但對知識的傳遞而言,卻是一場災難。

所謂的智慧財產權是個具有權力意涵的概念,誰判斷哪些內容侵權?誰斷定反恐的定義?誰可監控網路訊息?網路的資料又該流向何方?更重要的是,誰說好的知識內容不能互相參照?

人類許多有用的知識,就是靠仿冒與經驗的累積,一點一滴的搭建起來,否則落後的國家就很難超越富國。不要以為美國這已開發國家一向以來,都尊重智慧財產權。

根據英國劍橋大學韓裔經濟學者張夏準(Ha-Joon Chang)在《過河拆橋》(Kicking Away the Ladder)一書中指出,美國產業當初之所以能夠茁壯,靠得就是抄襲英國的紡織業技術與專業書籍。

如今美國等已開發國家能獨立站起,就選擇透過諸如TPP等高排他性的貿易準則,將開發中國家賴以爬升的樓梯給「踢掉」。試想,在這個貿易準則中,都是誰獲利?

然迄今為止,就因TPP的推動國是美國,台灣似乎毫無防備心,勞工與學生對這個高門檻、高排他性貿易協定的討論,與前年服貿的誇張式監督相比,幾乎無可比擬,這其實是一個值得憂慮之處。因服貿除了金融業之外,與台灣總體經濟結構的重疊度不高,但TPP卻是整體性的。

台灣是個以貿易立國的經濟體,要完全獨立於各式FTA之外,是個異想天開的空談,但途中民眾可與政府及企業討價還價,民眾在諸如智慧財產、基改食品開放、工作替代性與經濟結構上,吃了許多虧,這些均可透過財政政策、租稅手段、教育訓練與各項防護措施給撥亂反正。

然迄今為止,台灣似乎沒有類似的討論,使得大企業與媒體菁英把持TPP的主要論述。報紙動不動就以台灣利益與TPP利益劃上等號,勞工與民眾的觀點卻悄悄的掩埋在主流論述之下,實在恐怖。

,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