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 葉耀元

選賢選能?

24 3 月 , 2016  

美國加州大學政治學講師 葉耀元

選舉最大的功用,是在於透過一人一票的公平原則,尋找出代表多數選民意見的代議士,無論乎是鄉鎮市代表、市長、立法委員、或是總統。多數人認為,既然都要尋找一個為大家制定公共政策的代表,這個人一定要有特別的才能,敏銳的智慧,才有辦法擔負此重任。但我們的新科立委呂孫綾,才剛剛在質詢國安局長楊國強的時候鬧出了天大的笑話。我們真的是在選賢選能嗎?

答案淺而易見,但問題的根源,是什麼樣的環境造就無能的政治人物。其原因有三:兩黨政治、地方派系、與恩庇侍從體系。這三個問題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兩黨政治造成的問題很簡單:如果你的選區裡有兩個候選人,一個是爛蘋果,一個是爛橘子,請問你要投給誰?當單一選區制侷限了每一個選區都只能有「一個」勝利者之時,真正賢能的政治人物往往不見得有機會被該政黨提名,更別提會有選上的機會。其他第三勢力的候選人,即便有政治潛力,為民喉舌的精神,也會在該選舉制度下被犧牲掉,淪為砲灰。那為什麼兩大黨明明知道自己的贏面很大,還端出爛蘋果跟爛橘子來呢?

這就跟第二個問題相關了。地方派系一直在政黨提名過程中扮演很大的角色。現在檯面上的政治人物不乏與地方派系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自選舉在台灣誕生之後,地方樁腳一直都是各黨動員選票的強力助手,無論是從過去的買票行為,或是現今透過人情壓力或地方造勢來催票等方式。這些為主要政黨賣命的樁腳,自然不是來做白工的。機會一來,與樁腳有裙帶關係的人就會被該政黨提名,甚至因此擠下原先更為優良的黨內提名人。這些靠樁腳獲得提名,進而選上的政治人物,其政治實力與能力,則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如果多數人都知道地方派系提名人選多為拐瓜劣棗,那為何選民還會投給他們呢?簡單來說,過去在國民黨威權體制下,多數人都知道要「乖乖聽話」,才會得到好處。今天你們這個鄉/鎮/市可以取得比較好的福利,都是因為你們乖乖聽我們的話,把票投給我們的候選人,才會得到這樣的福利喔;如果你們把票投給另一黨的候選人,這些福利就不會再給你們了。這就叫做恩庇侍從體系。選民不是依造他個人對於公共政策的偏好,或是該候選人的政見來做決定票投與誰;而是因為某黨會援助鄉里,造福大家,所以才把票投給該黨候選人,即便該候選人的素質極差。恩庇侍從體系搭配地方派系,已經深深刻印在選民的心裡,讓選舉從「選賢選能」的過程,變成「利益交換」的場域。

下次看到政治人物耍猴戲,請記得這三個問題,然後問問自己,這是不是讓你投給這些候選人的原因。改善兩黨政治,要從憲法上面著手;但要減少拐瓜劣棗,則就有待選民跳脫出恩庇侍從體系與地方派系的框架。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