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 李佳容

防疫中後期如何彌補防疫造成的人權傷害?

1 5 月 , 2020  

臺北市立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李佳容

截至4月30日止,台灣已經連續5日新冠肺炎確診數掛零,同時也累計18天無本土病例。這樣的數據,在全球的防疫戰來說,是非常亮眼的成績。

過去幾天這樣的防疫成果,已引起醫界、學界廣泛的討論,希望能找出真正原因,比方廣傳的説法是國人接種卡介苗、肺炎疫苗及流感疫苗的普及率高,可能使得國人多數對新冠肺炎有抗體,但這需要更進一步的普遍檢驗,才能證實是否為真。

我們提到這些揣測,無意否定政府團隊對抗疫成功的成就,正因如此,我們才覺得政府雖抗疫有功,但更應虛心檢討抗疫過程中的種種缺失。

例如在防疫的過程中,就有人質疑人民「個資」是否合法取得及疫情之後管理上的疑慮。以各級學校為例,為了防疫,都採取對外「全面封鎖」的策略,不輕易讓校外人士進入校園。需要進入學校的校外人士,例如:送貨人員、到學校演講的專家學者,甚或是訪視委員,人人幾乎都必須攜帶身份證,並登錄身份證件號碼方能入校。

防疫初期時,為了追查感染源,的確有必要掌控人流個資,以便循線查到源頭。但目前已逐漸進入的防疫的中後期,防疫中心甚至指稱,六月時疫期會過去。但請問政府以及各級學校如何確保這些個資不會外流?或者被有心人拿去使用?尤其是「身份證字號」、「旅遊史通報」這些個資詐騙集團最喜歡,取得後盜用謀利,各級政府以及學校,是否有標準的「防疫個資銷除」作業程序?

此外,4月中旬海軍爆發敦睦艦隊磐石艦上人員染疫事件時,那個週末艦上官士兵所到各地,可能被接觸的數千民眾,都接到疫情指揮中心的「防疫簡訊」,提醒民眾要進行自我健康管理,足以證明這些為數上千的民眾,個資都在政府機器掌握中。

為了使防疫滴水不漏,政府取得千百民眾手機個資,發送簡訊通知,讓民眾警誡並自我健康管理,是可以被理解及接受的。不過到了防疫的中後期,政府是否能夠自控,不再輕易去掠取個資,令人懷疑。

再舉例來説,為了方便民眾購買口罩,現在超商能讀取民眾的健保卡,據此取得口罩,民眾的個資有可能被私人廠商取得。非防疫時期,是否有違法嫌疑,政府如何善後,以免個人就醫記錄、旅遊史,病歷、病史,都無法受到保護,而使得個人的人權受到傷害?這應該是防疫中後期,就應「超前佈署」加以思考的。

加上在防疫期間,有些民眾因為恐慌,聽到一點關於可能染疫的消息,就恣意在網路上「肉搜」、「獵巫」,這種行為對「可能染疫個案」民眾的隱私,早就形成莫大困擾。

一個案例是一位曾與磐石艦確診軍人同處一健身房的臺鐵司機,因為出現了發燒狀況,就被民眾肉搜、被旅客用言語嘲諷。

事後證實,該司機並沒有感染新冠肺炎,該名司機員也曾向媒體表示,臺鐵基層員工因此被民眾指指點點,他「感到很傷心」。民眾協助防疫是好事,但如果「無限上綱」到對相關人士、單位,公開進行言語霸凌,有何法律可以遏止或懲罰這種行為?

不可否認,政府對於「資安」問題相當強調,例如教育部一個命令,叫各級學校老師使用資安有疑慮的「Zoom」軟體線上教學,必須遵守一些極端嚴格的規定,這反而是借資安大纛干擾了大學自主及教師的教學自由。

筆者因此呼籲,執政黨在防疫工作趨緩的同時,對於因防疫而大量取用民眾個資,應該有一個疫後明確的處置辦法,早點對外公開公布,並接受各界檢驗。對於防疫期間,民眾的自由、人權、隱私的「被暴露」及「被管控」,因此形成的人權漏洞、資安縫隙,如何彌補?厥為防疫中後期,當務之急!當民眾成為「潛在染疫」的個案時,其他民眾是否可以在公開場合或社群媒體上進行言語或甚至做出行為的霸凌?也可考慮修法防範。

總之,疫情應該會過去,台灣的自由人權因此所受到的傷害,也應該思考如何去修補了!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