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抱歉,打碎您「中國夢」中的「臺灣夢」

8 12 月 , 2015  

   中國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所   郭正平

這幾天,在經過幾個老師同學們的轉載分享後,我才得以在霧霾深鎖的京城翻閱層層高牆看到張君於近日分享的網路文章。第一時間,我的心情竟也是心有戚戚,其中於留學情感之處實有太多的不謀而合,只是張君身於臺灣,而本人目前在中國而已,至於「臉書檢舉刪文」的事情原委,我同樣能抱著莫大的理解與同情。不過,我想自己的中國留學經驗,或許可以給張君或同樣抱持著不同理想來到我鄉臺灣的中國學生們一個思考的平台,看看我這位「夾縫中的臺生」是如何在貴鄉中國體驗「中國國情」。

首先,很多中國人也會問我為什麼選擇到中國(北京)讀書,這個問題也同樣可以回答簡單,短到一句「回歸祖國」就能敷衍中國人心中期待已久的「臺胞式答案」,然後大多數人回以燦爛肯定的微笑;當然,我們內心的情感是複雜長遠的,有人說謊,有人誠實,有人看自己心情,有人看對方臉色,故事精采到可以媲美莎翁齣齣內心糾結的世界名作。

簡單來說,我的原生家庭也算是臺灣人常說的「芋仔(中)番薯(臺)」,生長在這種矛盾的意識形態與本土色彩濃厚的臺南,不會講臺語的我該當是一個在地的異類,我想也有不少臺灣人與我有相同的成長經驗,但是這樣的經驗提供我們許多脫離思考枷鎖的空間,不管是認識自己,認識土地,情感認同,我想我們這樣的身分較之於中國學生要來的複雜許多。然而,本人來到中國生活二年多,現在也是個三年級碩士生,我並沒有好的offer等著我,簡言之我就是「魯蛇」,我的中國同學們與想在中國賺錢的臺灣朋友們焦頭爛額投簡歷、找工作、考博士時,我還是走著自己的步調、過著自己想過的生活。這並不是我家裡有錢任我啃老,或是有著超完美的人生安排以致如此悠哉,只因為我也在某種程度上同您一樣,「我就是想看看而已」。

對我來說,「順心意」同樣重要,即使我是在相對封閉且傳統的中國,受於各種自由限制及汙染害身,就算有牢騷又有許多不情願,但我還是來到了這個傳說中的「中國」。要問我在中國的感受是什麼?我想我會說總體是快樂的,但卻也相當辛苦難受。為什麼呢?因為在這樣的夾縫中,我確實感覺到自己是個真正的「自由人」,我能看到不同的世界、聽到不同的聲音、認識許多稀奇古怪的人,然而辛苦的地方就在於全世界「移民」與「流人」都必須面對的「環境適應」問題,而張君飄洋過海到了表面標榜自由民主的臺灣,本人則是遠渡重洋地到了明目張膽、世界知名的封閉中國。我想,本人此舉或許瘋狂到花錢去體驗北韓監禁的觀光旅遊團一樣誇張,但是誰不想看看世界的大小呢?還不是很多人花錢去體驗了?只是我選擇的並非有錢任性的觀光旅遊,而是樸實刻苦的留學生活。我沒有什麼「夢」,只是喜歡冒險而已。

我身邊有許多臺灣人,為了財富利益來到貴國求金求夢,或是真實抱持著什麼「祖國情懷」來到這裡,或許大多數來到中國的臺灣人就不外乎這兩種心情,只是用「金錢包裝情感」或「情感包裝金錢」的差異而已,與您及其他中國留學生的目的應是截然不同。另外一種人群,是當今大家擠破頭也想爭做的「交換生」,交換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喜不喜歡一個地方,只需要半載一年就可以拍屁股走人,交換生活其實也就是玩,玩,玩,還有玩,在大江南北、城市沙漠高原各處玩,談談戀愛,輕鬆無課業的花錢旅遊,不像我們這些在這邊苦屄生活的留學生,在制度學業上被綁得死死還需要各種合理不合理的適應,所以臺灣交換生也確實多數無法體會我們在此的辛酸血淚,我想這個劇烈的差異,與貴國留學生群更是不同。老實說,像是我與我身邊數名臺灣朋友才是這個留學生群體中的異類人種,也可能正因為我們是人文、歷史、藝術一類的社會科學專業,才會站在一個較遠較旁觀的精神位置來觀察我們所見所聞的人情百態。當然,我們在這些「政治正確」的臺生群體之中是明顯被孤立的,因為「不親中」的「政治不正確」心理已經讓我們注定成為邊緣人物。這樣的情形下,我們在「正確」的中國學生與臺灣學生之中,才是真正被擠壓變形的夾縫人物。

我不敢說我們的生活比您的遭遇困難許多,但是在「假自由(?)」的臺灣,您至少成了一個遠在北京的我看得見的焦點人物,還有數篇有趣的觀點供人分享批評,即使結果並不美好,至少有其能見度,而這樣的事件反映出來我們民主自由的不足及改進思考的空間。總是要發生一些事情,人們才懂得去思考,您給了臺灣另一種思考角度,我相信制度與素養會更好。同時,我為您的遭遇感到惋惜,換個方式來安慰您,要不聽聽我的經驗如何?

我們臺生在中國「不能說的禁令」之下,完全是泯滅了真心發言的可能,或許在您們的成長經驗裡面這算不了什麼大事,可是對於成長臺灣的我們卻不是這麼一回事。簡單舉個比喻:您是關在房子裡面被家長嚴格監視的小孩,渴望戶外自由的世界,而我是生活在自由鄉野的野孩子,從不知道限制是什麼;您得到了自由之後,您發現自由會讓您跌倒、受傷、流血、染疾,而我則是被監控限制之後,發現自己失去了許多從前認為的「理所當然」的權力,發現所有我曾擁有的權力竟也是歷代人心血打拼所爭取並應當珍惜。同樣是自由民主,我們現在是兩樣心境,那麼,您會因為受傷流血,就放棄盡情奔跑的可能嗎?至少我不會。然而,在中國的我們,與您的處境完全不同,您的言論是被許多「個人」所檢舉,而我的言論是被整個「國家社會」所刪除,那我們的「敵人」誰比較難以動搖?不言可喻吧!我想您的心情,大概也就像是我們在人人啊、博客啊、QQ啊、微信啊什麼的各種網路軟體裡面受到的種種限制,卻眼巴巴看著別人恣意鄉愿地胡亂抨擊,自己卻因為限制而無能抵抗。唯一的差別在於您的發言有最少一秒的能見度,而且有高瘋狂的轉載率,可悲的是我們臺生在中國的網路審查制度之下,發言內容是直接被封鎖刪除,根本不會有人看到我們真實的內心話或自我辯護,只會把我們當作一心向著祖國的臺灣哈巴狗,然後一心一意地自以為是地認為著,要是我們說出了一點真實的反對聲音,很少得到支持、同理與諒解。這樣明白吧?

您說閱讀了許多臺灣史去理解臺灣,我也在這裡的各個課堂交流中去理解「中國夢」中的「臺灣夢」。這種妙趣橫生的「夢中夢」結構,在您的文章中還是能夠清晰可見,那麼究竟您想在這個夢中得到什麼夢?顯然您的「臺灣夢」與臺灣主流的「臺灣夢」是相對碰撞的。我想如果您夠了解臺灣,應該也知道臺灣各種層面議題的社會遊行運動,這也揭示了臺灣民主自由的表面之下暗藏著許多依然不仁的不平等,像是教育議題、勞資議題、原民議題、移民議題、性別議題、環保議題等,這些都是每個臺灣人或多或少知道的現在進行式,也還有更多不被挖掘思考到的黑暗依然存在,想必每個臺灣人應該心裡都有個底:「現在還不是最好」,然後時時自嘲自己是「鬼島」,這正是您們中國留學生超出期待的「臺灣夢」的世外桃源的落差。或許在您們未嘗體驗過民主國家生活之前,都曾幻想過自由的滋味。然而「自由」是什麼?顯然大多數的中國留學生是把「不適應」視為「不自由」吧?而「不適應」來自於想像上的落差,這些落差包含兩岸的恩怨情仇、歷史因素、投射標籤等。我曾參與過社運抗爭的我都不敢大聲說出「臺灣超級自由民主」了,您們的民主自由夢或回歸祖國夢,想當然耳是要處處撞牆的。

所以,或許您正被臺灣貼上種種「中國」標籤,而我也正被中國貼上各種「臺灣」標籤,這些標籤來自於許多微小細節,舉幾個我們臺灣留學生最常碰到的標籤例子,像是口音(好聽如偶像劇人物/娘泡噁心發音不清楚)、外貌穿著(時尚會打扮/像娘們花枝招展)、衛生習慣(普遍愛乾淨/潔癖)、個性思維(開朗自由有創意/不愛國小心眼格局小),而這些標籤的涵意指有箇中人能真實體會,我想您應該也對於「中國標籤」有自己的心得,我也就不再另外舉例了,然而這些標籤正意味著「非我族類」的排外眼光。或許,體制相對成熟自由的臺灣,我們都有著「先進的文化優越感」(我認為使用「文明」並不妥當),這是不爭事實而您也親歷可見,然而相對於我在中國體驗笨重的「大中國漢族帝國的歷史文化優越感」,也是我厭惡且不適應的。您們正被這樣的心情困擾,我們也被這樣的感受侵蝕,不是我們跨不過這個彼此偏見的檻,而是全世界各個地方都普遍存在這種現象,就算美國、歐洲、日本都是如此,如何平心靜氣處理這種偏見與歧視心理,只能靠長期的努力去扭轉達成,在此之前我們只能謹慎的克己去完成不以優越感欺人的功夫。總而言之,您與我正是截然相反的文化背景卻經驗相同的兩個客體。我們都為這些莫名其妙地枷鎖煩惱,卻也在體驗真實且立體的兩岸政治與文化。你的經歷並非絕無僅有,因為我正在您的家國遭受猶有過之的「禮遇」。

最後,我的結論顯然會與您完全不同。曾經有不少臺灣學生好奇問我推不推薦到中國留學?答案大致是「我推薦,但是要慎重考慮」。為什麼?我認為這些困難與磨練,正是讓自己成長超越的礪石,就算我清楚意識到自己帶著「偏見」在中國求學,卻總比更多人明明帶著「偏見」卻說自己「公平」來的好,全世界都不乏這種自我中心的人,我們何嘗也是如此?因此,我會推薦臺灣學弟妹們來中國體會世界的大小,這些生活中的「異文化」,有助於我們思考更多更深切的問題。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