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上課六小時,好嗎?

30 11 月 , 2017  

國中教師 林志翰

網路平臺上有人連署要將學生的上課時間改從上午九時至下午三時,認為此舉可以有效紓解學生學習的壓力,讓孩子充分睡飽。所有意見的提出均有其美意初衷,但外國孩子的上課時間真的比臺灣孩子少?幾點意見供參:

首先,以數學科為例,統計資料顯示臺灣學生數學學習的上課時數其實相較國際經合組織(OECD)等世界各國的學生平均少了約三分之一。外國的孩子每天只上六小時,恐怕只見其一,未見其二。一味認為外國教育的月亮比較圓,用「數量」思維減少上課學習的時數,必將影響臺灣的教育競爭力

那外國孩子實際上課的時間為何?以日本學生為例,孩子每天早上七點左右就到學校進行社團的自主訓練,下午三點後亦進行社團活動的探究,上課時間絕對不是表象的六小時。

歐美各國的孩子除了下午三點後進行學生社團選修的活動,再加上歐美各國的學校不吃營養午餐,沒有午睡時間,實際上課時間遠遠超過六小時。因為上課作息表與臺灣相差甚大,歐美各國學生表定上課的六小時是紮紮實實的課業學習;而雖然臺灣學生上課八小時,但扣除營養午餐與午睡的時間,時間差異真的不大。

其次,筆者贊成開放孩子課程選修的自主權,基本必修學科國文、英語、數學三門課程外,讓學生能適性揚材,依其自身能力、興趣與學習所需,選擇其想要學習的課程。學習伴隨著壓力,壓力讓學生成長。但是有意義的課程學習,學生有感,引發出學生探究的好奇心,更能讓臺灣學生學習長長久久,有熱情、有成就,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

最後,孩子早上九點上學、下午三點放學,雙薪家庭的父母能夠配合嗎?企業雇主能有佛心體恤員工嗎?當我們孩子上課的時間大幅被縮減,家庭經濟弱勢的孩子還能藉由教育翻身嗎?還是無形中增強了貧富階級的固著性?當貧富世襲,教育讓貧困家庭的孩子看不到未來的希望,你我的心情就厚重的空污塵霾一樣,沉重萬分。雖然老師們一定很開心晚點上班、早點下班,但我們不願教育資源的分配出現被扭曲的可能性因此增加。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