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台灣防疫有成?言之過早!

17 5 月 , 2020  

數據分析師  許方瑜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球,造成人類健康和經濟的重大負面衝擊,儘管台灣的防疫成果被世界多國認可,然而,疫情造成的經濟風暴才正要開始,包括股市大跌、航空餐飲業客源縮減、進出口通路受阻…等,疫情牽動的國際局勢變化,令人擔憂,更考驗著台灣執政者和人民的應變力和成熟度。

回顧2003年SARS時期,當時造成的民眾恐慌性囤貨以及滿天謠言,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開始的時候,兩者在大眾心理造成的影響並無太大不同,慶幸的是台灣政府和民眾並未輕忽防疫重要性,即時採取健康管理措施和加強個人衛生行為,有效抑制病毒的傳播。然而,這次新冠肺炎後續影響餘波蕩漾,台灣真的準備好迎接更深層更長遠的衝擊了嗎?

這個問題可以從許多層面來探討,包括政府政策、企業作為,還有民眾在生活、工作和消費行為的改變。疫情期間因為有SARS經驗為借鏡,從一開始發現疫情爆發,到公共衛生機關和醫療單位協同運作,以及政府管制酒精和口罩量產和流向,當中成效大家有目共睹。這些是因為台灣有過去經驗作為參考,才能在這波危機中應付自如。然而疫情過後的局勢,對台灣來說是全然陌生的道路。

民間私人企業對於疫情的應變,除了裁員減薪無薪假,或是關門大吉之外,亦有不少企業因應疫情讓員工在家工作,餐飲業推出便當外送服務,或是推出多項優惠刺激消費以求薄利多銷。

種種措施反映出各家企業的體質以及應變能力,儘管整體消費力萎縮,這波疫情卻加強企業的數位轉型和配套,長遠來看並不是一件壞事。政府因應疫情做出的紓困措施,用意雖美卻推行倉促,造成民眾誤解撲空和基層公務員作業混亂,突顯疫後社會福利制度運作的短板。

而社福體系的運作是否良好,很大程度能左右人民對執政者的滿意度和社會安定,其影響甚至比疫情本身更深遠。

雖然歐美地區疫情比台灣嚴重許多,其社福體系、經濟體質和企業生存策略與台灣均有很大差異。台灣內需市場非常有限,經濟更是與全球供應鏈息息相關,即使疫情爆發期間表現良好,疫後的經濟復甦和社會穩定卻是真正要面臨的挑戰。

宏觀來看,疫後台灣的未來才是我們現在更應該關注的方向,能讓經濟復甦才是貨真價實的防疫有成。防疫之路是一場需要國際合作的馬拉松,台灣無法獨善其身。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