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向大師學習!各種基金浴火重生

13 5 月 , 2017  

國中教師  李愛民

政府只花了四天便趕出來的《銓敘部106年度公務人員退休制度調整成本分析財務評估報告》,其中啟人疑竇處不少,這當中,最讓人驚訝的,莫過於若是沒有將這些年金改革措施結餘款項全額挹注退撫基金的話,原訂民國120年「破產」的基金,將只能延後5年而已。姑且先不論這種剝奪軍公教退撫舊制─亦即「恩給制」的退休給付,拿來挹注退撫新制─亦即「儲金制」的做法是否失當,光看到原先擬定的全額挹注,所帶來的如果只是延後19年破產,就夠讓人傻眼了!之前年金改革主事者不是信誓旦旦地說,「如此這般『改革』後,基金必將永續」嗎?難道一切都是謊言嗎?

更何況,立法院內年金改革相關法案的最新審查進程顯示,執政黨朝向先前應允之全額挹注,已經「轉型」成地方政府不必挹注,只剩中央政府挹注而已。根據了解,這當中的挹注款中,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的占比為7:3,也就是說,最後通過的法案版本,極有可能就是只有原先挹注款的十分之三而已。這意謂著,原先說好全額挹注時的19年延後破產年限,現在只剩9.2年了![註1]換句話說,這般胡亂年改,基金的永續,不見了;年輕人的退休金,沒有了!

然而,這個結果會很令人詫異嗎?其實這是很自然的現象。理由是基金收入(如繳費、挹注款)的增加,其效果本來就遠遠不及於基金投資運用投報率提升的效益。以下就教育人員的年金試算表,進行說明:

首先請各位看一個老師若是自己繳費,按現行制度的提撥費率12%,在教書30年後準備退休時,結合自付35%及雇主補助65%部分,搭配現在退撫基金約莫才3%的年化投報率,只大約存了472萬元而已。想當然爾,該名教師退休後領了7年,便會告罄;相反地,若是搭配國際上一般退休基金至少7%(以在此先以7%計即可)的年化投報率,則是存了896萬元,足供該名教師退休後領到第29年之後才領完!很驚訝嗎?如果知道複利的威力,就會了解這絕對不是什麼新鮮事。

所以看看政府一味地朝「多繳」、「少領」及「延後退」來規劃這場「救基金」的改革,方向對了嗎?請再看第一張與第二張試算表的比較:

儘管已經將提撥費率由12%提高至18%了,結果呢?若是沒有提高基金的經營績效:還是只有3%的投報率的話,就只能讓該名教師退休後領到第12年而已。所以,只是朝剝奪式的方向來規畫年金改革,並不是正確的方向?年改後的「精算報告」也正直指這個結果。所以沒有對症下藥的藥方,如何能夠藥到病除呢?主導年金改革的人哪!您夠專業嗎?不管您是故意的或不知道,若是忽略了年金改革的重要環節,也就是基金進水口的投資報酬率,則這場年金改革注定要落個失敗的下場,而且絕對是後患無窮!

究竟保險或退休基金這一類型的投資部位,可否保證獲利?如若可以,可以到達多高的績效呢?

根據賓州大學金融學教授傑諾米‧席格爾研究過去的歷史後發現:從1802年至2012年的210年期間,若是投資美國的金融市場,則股票、公債、國庫券的名目總投報率分別為8.1%、公債為5.1%,以及國庫券為4.2%。即便是考慮到通貨膨脹因素,在進行「去通膨」之後,所得到的實質總投報率,則年化報酬率股票為6.6%、公債為3.6%,以及國庫券為2.7%。

席格爾教授的結論是:分散得宜的美國股票投資組合,長期持有的情況下,其複利後的實質年化投報率約莫在6%至7%之間,至於該買什麼樣的資產呢?這倒也不用太傷腦筋。基於分散投資的概念,他建議的買法反而十分被動,只需追蹤指數的表現即可,亦即採取將最大部位配置在低成本的股價指數基金(Stock Index Funds)上面。[註3]席格爾教授大聲疾呼的分散投資概念(包括產業類型、投資區域等等),這一類的被動式投資方式尤其適合資金部位龐大的退休基金。美國投資界聖手威廉.伯恩斯坦、股王巴菲特的老師班傑明・葛拉漢、基金經理人約翰・坦伯頓等多人都反覆主張。早在1934年就約翰.坦伯頓爵士(Sir John Templeton)來說,該檔基金之年化投報率高達14.6%,何以致之?他亦是道出長期投資及分散配置的原理。是以,「長期持有」、「分散投資」及「降低成本」這三個原則,正是基金投資績效進入國際水準的入場券。

台灣各個保險及退休基金若想要擺脫入不敷出、經常破產的厄運,首先一定要擺脫政府不專業的操盤,如此一來方能杜絕政治干預,從而始能獨立自主、專業經營,經年累月後,獲利定能夠達到7%以上的國際水準。總之年改的關鍵在於提高投報率,至於方法,典範在夙昔,向投資大師學習就對了!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