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我們需要追求滿級分的故事嗎?

14 6 月 , 2017  

蔡明淳

國中教育會考成績6月9日公布,媒體紛紛開始搜集、報導滿分榜首故事。然而,我們需要這些滿級分的勵志故事嗎?

前一陣子自殺身亡的作家林奕含,大學學測時考取滿級分,是當時該高中唯一滿級分的同學,經學校安排,安排媒體聯訪。但她看到報導後,大吐苦水,說自己喜歡的運動是排球,卻被寫成是「排球隊長」。參加編校刊的社團,被寫成是「主編」。甚至連身高都誇大,多長了6公分。她在臉書表示:「我明白這個不停壓榨學生的社會需要超級小孩來自慰,但那是兩舌、是惡口、是暴語。」

少子化的緣故,公立學校面臨減班壓力,學校端在成績公佈後,積極發布新聞稿,宣傳學校有幾個學生滿級分,平常如何品學兼優,展現國中多元學習成果云云,凸顯出林奕含所說的「上下交相賊」。

這些報導,表示台灣仍是升學主義至上。12年國教宣稱「免試入學」,大部分的學生還是必須通過考試來入學。一場國教會考,決定了學生三年的努力,成王敗寇,成績單定生死。

家長及學生也許需要更多資料參考,來改善學習成果。但是這些超級小孩的故事,多經過包裝與渲染,少見真正的讀書方法在其中。每個榜首都是允文允武、人生勝利組。對於一般學生來說,並無助益。每個人的學習歷程與環境都是獨一無二。用單一案例推展到普遍的學習方法,也過於偏頗。

舉今年的例子,一位雲林國中學生考取滿級分,報導寫說:「他沒手機、不上網、也不看電視。」重點令人錯愕,是否在暗示,如果要考滿級分就必須遵守以上規則?細看報導,這位學生的父母都是斗六高中的老師,也許他考滿級分,是因為父母職業的先天優勢,不是因為他是個科技原始人。

一場考試決定的因素很多,考運也佔了重要因素。沒有滿分的成績,不代表學習失敗,我們也不需要只追求一場考試的滿分。學生在國中三年的學習歷程中,能從中發掘自己的興趣,習得學習的方法,預備好面對挫折的能力,才是真正重要的事。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