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摘星青年是實驗的白老鼠?

8 2 月 , 2018  

 

社會觀察家 不梁少女

「摘星計畫」是台中市政府在2014年推出的重大政策之一,目的在於輔導青年進駐基地創業,期間核發輔助獎金3萬3000元,廣召全國有創意熱情、創業行動力的年輕人來台中築夢生根。然而,TVBS在2016年報導,計畫一年下來,當初第一期共108人,有13位摘星青年退場,退場率超過一成,一年過後,今年市議員江肇國質詢時表示,為期兩年的摘星計畫即將在今年結束,他發現超過六成的摘星青年一年營業額未滿50萬元,扣除營運成本,每月收入不到22K。

該計畫的基地位在台中的審計新村、摘星山莊和光復新村,除了審計因為靠近市中心有一定人潮,光復新村因當地居民和文史工作者早年努力,因而成為台中市第一個文化景觀,台中市政府趁勢推行駐村計畫;但摘星山莊位在台中市潭子區,原本是市定古蹟,地點偏遠,平日人潮稀少,TVBS報導進駐該山莊的實體店面每月營業額大約只有一萬多元。

該報導最後一段引用市府回答,「市府說,摘星計劃是一個實驗性計劃」,可見一開始「摘星計畫」只是個實驗,果然,今年市議員質詢,質疑「摘星計畫」失敗,市府居然回應「當作學習創業計畫」,堂堂一個耗費大把時間金錢的補助計畫居然是一場學習?那些賺不到22K的摘星青年是來花錢學習的嗎?

不過,「摘星計畫」是否真的是鼓勵創業,也值得商榷。曾經指導過數百家創業公司的 Startup Couch 執行長Mandela Schumacher-Hodge 談了創業與經營小企業的區別,小企業參照他人經驗建構自己生意,主要目的是利潤;相反地,創業是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新產品、新技術,目標是快速壯大,盈利需要數月或數年才能得到,吸引別人來複製成功模式。

放眼駐村青年的店面,幾乎是文創商品、咖啡店、理髮店、小書店,千篇一律,他們真的是在「創業」嗎?市府當初打著創業是否只是個噱頭,把青年當作實驗的白老鼠,退場青年只能摸鼻子,自認是來學習經營小生意?駐村步上夜市後塵,每家長的一模一樣,裡頭賣的東西也一模一樣,小吃攤賣的東西沒特色,還賣得異常昂貴,甚至欺客造成社會反感,要不就是業者在淘寶網購後,再把東西拿來轉賣而已,想當然民眾上當後自然不會再來,久而久之,逛這些商店的人就越來越少。

另外,台中市政府當初因「摘星計畫」要進場,拆除光復新村兩面磚牆。文化局的官員心中有文化景觀嗎?推倒一座牆太容易。有多少文化資產就這樣灰飛煙滅嗎?文化局難道沒有責任嗎?請台中市文化局好好檢討「摘星計畫」相關缺失。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