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教育部的校園防疫政策是鬼打牆?

25 4 月 , 2022  

學術工作者 徐惠

教育部於4月12日公布的新制停課標準,將「是否停課」以及「在什麼時間點停課」由各校自行決定。但教育部公佈新停課標準,以停課班級數為標準,罔顧現在中學很多實施跑班制,要停課班級很難確定立即引起各校反彈。同時,地方與中央政府採取不同停課標準,導致對校園防疫規定混亂。

育部舊的停課標準為:只要該校有1人確診,即該班停課;2人確診就全校停課。新的措施看似放寬:高中以下學校全校有3分之1班級或全校10班以上確診,才暫停實體課程10天。但染疫者,可能是學生,也可能是老師,反而引起計算上的混亂,也使得Omicron時代與病毒共生活,追求教學教學品質與受教權的初衷有所悖離。

從決策理論的「效率」以及「效能」來看,學校如果要得知該校是否有學生或教職員染疫,必須透過當地的衛生局通知才能知道。從衛生局通知,到學校行政會議做出決策,再將訊息公佈給學校教職員、學生家長知道。這些過程,看似可以「標準化」,但在實際的教學現場,並非如此。一位中學教師告訴筆者,她的學校從1位學生染疫,到染疫情況蔓延,直到全校真正停止實體授課,改採線上教學。這個過程中,決策一變再變,資訊並不公開,未告知學生跟教職員「哪邊是染疫熱點」。同時,整個決策過程花了4至5天。假設病毒若真在該校迅速散播、蔓延,後果不堪設想!

據新聞報導,一名科任老師被匡列居家隔離,這位老師仍必須「在家線上授課」,但是學生沒有被匡列,仍要到校的,看著教室螢幕上課;由於這様線上上課,線上教師很難做好班級管理及學習管理,學生可能會在上課時間擅自跑出教室。

此外,假若老師染疫,就一定會被隔離。但是教師團體已接到陳情,老師即使確認染疫並正式請假,卻還是被迫在隔離處繼續線上授課。這是罔顧教師權益,某種程度是迫害教師。雖然教育部改現在口說可以找合作教師及代課老師,但臨時給合作老師加課或要找到代課老師,對學校都是困擾與難題。

隨著我國染疫人數持續攀升,陳時中預言到四月底時,單日染疫的人數會破萬。就此估計,染疫的學生跟教師也只會會愈來愈多。屆時就算學校想請「代課」老師,也不一定有老師敢前往「疫區」任教,甚至隨著染疫停課的班級數增加,學校也不一定能如期找到代課老師。再加上5歲到12歲學童該打什麼疫苗,怎麼施打,兒少疫苗買不買得到,教育部都應該超前部署,而現在則是落後部署,再加上校園防疫鬼打牆,教育部對得起全國教職員工生及家長嗎?

筆者認為教育部如果希望學校能夠兼顧防疫及教學品質,是否讓學校的行政團隊,花較少的時間在防疫決策過程,而能花較多的心力在幫助學生在疫情中維持學習品質?但是教育部的校園政策,除了規定無法實際執行外,又把真正防疫決定丟給學校,難怪比較有擔當的縣市首長只得一肩挑起。兩年多了,從疫情發生起,不論在校園停課、線上授課、學生口罩、學童疫苗施打,教育部處處被動,政策反覆,說它鬼打牆真不為過!

(圖片取自工商時報

,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