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為「轉型正義」去蔣 那美國該去華盛頓嗎

14 12 月 , 2017  

台大政治所碩士、國民黨黃復興黨部委員  季節

立法院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將去除威權統治者象徵,首當其衝者自然是蔣中正。然而去蔣真的是「轉型正義」嗎?

如今的民進黨政府,口口聲聲批評中共多麼威權獨裁、打壓人權,不民主不自由,問題是蔣中正時代的中共,在毛澤東領導之下一方面搞文革、大躍進、三反武反,另一方面揚言要武力統一「血洗台灣」,2013年中共建成的西山無名英雄紀念碑,更一舉列出了846名1950年代初潛伏在台灣被抓到處決的中共黨員,這還不包括隱姓埋名的。

當年的時空背景和現在完全不同,如今中共的武統,只是嘴巴上講,但當年是付諸行動,砲擊金門、攻占一江山島。試問當年蔣有甚麼辦法可以像現在一樣充分尊重言論自由不反共,又能夠防止台灣不被裡應外合赤化武統呢?用如今的情勢批判蔣中正反共舉措,有失公允。

如今有一派說法認為如果國民黨不來台灣,則中共根本不會想武統台灣,所以沒有台灣被赤化的問題。然而自從《馬關條約》割台以來,台灣的喪失一直是中國人心中的痛,到了《開羅宣言》獲美國等國際盟友支持中國戰後收回台灣,乃至日本投降台灣真的光復了,台灣就成了一塊中國人心中難以放棄的領土。

即使是1960年代初,美國力挺中華民國,中共自己國窮民困、海空軍薄弱,又同時跟美蘇兩強交惡之際,中共尚且沒有放棄統一台灣,那麼台灣人又何來天真認定,日本都輸了,美國也不可能把台灣納為51州,中共卻會因為國民黨不來,就放著遏制中國進入西太平洋路徑的台灣獨立不收復呢?

在反共的過程中,確實有冤錯假案,這些當然應該平反,但回顧蔣中正當總統時,台灣實現農民耕者有其田,實施9年國民義務教育,10大建設也已開始推動;更重要的,當中共一邊砲擊金門、攻占一江山島,台灣這邊依然堅持實施地方自治,無黨籍的高玉樹兩度擊敗國民黨人當選台北市長,蔣中正並沒有因為反共就忘記理想,依然以實現三民主義為己志。對多數活在當年的台灣民眾而言,蔣中正真的有對不起他們嗎?有必要全盤否定蔣嗎?

美國總統華盛頓和傑佛遜,都曾蓄黑奴,但兩人如今依然跟解放黑奴的林肯並列在美國的拉希摩山總統像上,受到緬懷。因為美國人肯定兩人的貢獻,覺得瑕不掩瑜。即使是近代的艾森豪,1932年當軍人時也曾帶兵鎮壓請願者,甚至造成兒童喪生,但日後他還是能夠當選總統。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也曾有黑人學生主張去「威爾遜」,因為威爾遜總統雖曾任該校校長,卻實行種族隔離並種族歧視,但遭拒絕,校方表示今人崇敬的所有歷史人物都有瑕有瑜、得失兼具,但「我們如果據此而拒絕敬人,我們將沒有可敬之人。恰當的態度應該是,我們敬人,但誠實面對他們的缺失。」

誰敢說自己從不犯錯呢?所以評價政治人物,應考量其生平所有作為的功過,再決定如何看待他,否則一有過就要反,那美國也該「去華盛頓了」。

如今的執政黨一味指出蔣當年不當之處,但面對立委陳學聖質詢時,要求提出蔣中正的3項貢獻,教育部長潘文忠和文化部長鄭麗君卻連一項都不肯說,這不是轉型正義,而是勝利者改寫歷史的行徑。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