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美國還是靠山嗎?

14 11 月 , 2017  

環球科技大學生物技術系助理教授   宣仲華

川普結束中國訪問,國際間各有不同的評價,整體而言沒有出現川普式暴衝,大家好像都鬆了一口氣,畢竟誰也不想看到兩個喝的爛醉的彪形大漢在街頭上公然互毆。比較奇特的是,川普當選總統後,國際上還比較推崇中國的冷靜。

而一海之隔的台灣執政當局,可能更是五味雜陳,心裡最怕川普為了北韓核武與中美貿易逆差而把台灣賣了,幸好這個噩夢沒有發生,但今天川普沒把台灣賣了,明天、明年、五年後呢?中國愈強、美國愈弱,台灣被美國交易的風險就愈高。

從國民政府來台到今天,台灣的出路就是依附在美國的光暈之下,過去台灣經濟成就高,中國內部問題重重,台灣光憑一己之力就足以嚇阻中國的妄動。隨著台灣的日漸平庸化及中國的崛起,雙方實力天平已倒向對岸,而台灣的未來更離不開美國的保護傘,然而今天的美國已不是過去的美國,台灣也不是過去的台灣,中國更不是過去的中國。台灣究竟還能依賴美國到幾時?若美國不能靠,台灣又要依賴誰呢?

今天美國的相對衰落已是不爭的事實,最近一期《時代》雜誌封面破天荒以英文及簡體中文寫上「中國贏了」(China won)。前白宮首席策士巴農最近指出,美國目睹中國的強勢崛起,這是習近平日前所說的「結合孔子儒家與重商主義」的模式。他認為,這對美國的世界地位影響甚鉅。

雖然約瑟夫奈認定美國海外駐軍、高科技創新、優質高等教育等優勢,不認為中國在可預見的將來能超越美國,然則觀察美國的戰略透支及債務持續飆升,任何一位稍微明事理的人都知道,長此以往,絕對無法佔據世界首強太久,這也是《時代》雜誌得出結論:如果要打賭哪個國家未來能更好地發揮影響力,「押注美國並不明智,押注中國吧!」

二戰後的美國是唯一未受戰爭直接波及的主要大國,整體國力遠超過慘勝的歐洲,形勢使然而成為世界首強。從布列頓森林體系到馬歇爾計劃,美國逐步重構世界的秩序。

過去一個世紀左右,美國經歷三次大危機,而危機背後總有重大的變革,及大的反思。第一次是30年代大蕭條危機,後來出現羅斯福新政,把美國帶出全球的領導角色。第二次是越戰,越戰讓美國元氣大傷,為了自泥沼中脫身,尼克森不得不放棄對越南的承諾,甩脫掉包袱,再次站穩世界盟主的腳步。第三次是21世紀的金融海嘯,雖然鈔票印了不少,然而經濟始終未見回溫,持續低迷的經濟直接衝擊白人中產階級的社經地位,這也是川普當選美國總統的重要理由。

川普的當選反映出仇視移民、美國第一、美國利益優先、信奉經濟保護主義成為美國的主流。美國從20世紀90年代獨一無二的超級強權,短短20年,到如今的逐漸衰落,可說是近代最讓人訝異的「奇蹟」。林肯曾說:「美國永遠都不會被外部世界摧毀。如果有一天我們摔倒、失去自由,那是因為我們自己摧毀了自己。」誠哉斯言。

從中美天平漸往中國傾斜來看,台灣執政者,該具體的告訴人民,未來台灣何去何從?不是我們堅守民主陣營的空洞口號,不是台獨建國的癡想,也不是宋楚瑜握住川普的手,就能解決台灣對於未來不確定的不安,當美國的實力走下坡,我們還能繼續依賴美國嗎?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