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老想封鎖新聞自由 小英在怕什麼?

18 7 月 , 2019  

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張競

數日前總統府透過新聞發言人,點名國內網路電子媒體轉貼中國大陸批判蔡英文總統的報導,並且將其視為不友善的境外勢力,對台灣的媒體與社會進行滲透。

數日後蔡英文總統本人過境紐約、接受媒體聯合採訪時,更將網路媒體刊登與中共官方網站相同標題與內容之文稿,定位成對臺實施資訊戰,亦是典型地利用代理人透過媒體與散布假新聞,造成臺灣社會對立與衝突,對台灣民主構成很大威脅。

其實綠營政府積極要建構所謂的民主防護網,宣稱希望藉此管制訊息對臺灣社會的侵擾、妨礙民主正常運作云云,早就不是新聞;此外,針對特定媒體以獵巫手法鳴鼓而攻,更是明目張膽無所顧忌,但如此做法引發外界質疑是否會侵害言論自由,實質破壞民主自由,臺灣學界人士少人願意出面為綠營政府辯護背書,顯示出一種無言的抗議。

嚴格來說,以審慎態度就資訊戰角度,來審視國內媒體如何處理國外資訊來源所發布訊息,其實並無不當。將媒體處理方式分類為全文抄錄、加碼跟進、刪節摘錄、分析評論與扭曲變造,其實是觀察新聞發布後有多少擴散效應的最基本功夫,資訊戰專業部隊就經常藉此掌握媒體生態樣貌,並進行必要的資訊應對處理。

不過假若依據前述作業所獲得資料無限上綱,將報導外媒的境內媒體詮釋成境外勢力代理人,這種推論恐怕過於寬鬆,也恐怕很難被社會所接受。

首先,其實國內媒體以如此手法轉刊其他媒體報導,甚至是國外其他機構與政治團體所發布文稿與講話全文,相當普遍。通常媒體在轉刊後都會邀請學者專家加以評論,因此就新聞專業來說,其所轉登刊載之文稿內容,僅是一種描述與說明,並不一定是全盤接受境外媒體所表達的是非與價值觀,因此民進黨政府實在無須對此過度反應。

其次,如果國內媒體沒有全文刊登,那台灣社會只看到相對的批判論述,反而會產生更大疑問,認為新聞處理有意在遮掩事實等等。早年在冷戰時期,國內媒體就是以如此手法處理大陸對我所發布的新聞或喊話全文,新聞報導只見批判文字,但無法見到原始全貌,因此效果大打折扣。

隨著國內民主發展,言論尺度逐漸放寬,在言論自由原則下,媒體處理境外新聞時,開始大膽全文轉刊原始資料,整個社會並未因此大亂,反而更加證實政府推動民主,落實言論自由誠信確實不假。

民主發展不可能開倒車,若為掌控權力與選戰利基考量,就進行新聞與言論管制,必須思考究竟在此資訊四通八達的年代,難道真的能夠做到瞞天過海、天衣無縫地步嗎?其實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處處封殺與管制,究竟這個政府是在怕什麼呢?

 

,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