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蔡英文大贏後的國際與兩岸

17 1 月 , 2020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會員 宋磊

2020年1月11日中華民國舉行總統、立委大選,民進黨的蔡英文、賴清德大獲全勝,國民黨失去了對年輕人的吸引,兩岸政策路線似乎正是關鍵。本文嘗試從國際角度來解讀台灣這次總統大選的兩岸因素。

國際上,美中貿易戰已達成第一階段的協議,再加上今年年底也是美國總統大選年,若能在貿易戰中盡力降低雙方的衝突與風險,同時又能兼顧美國選民的支持,對美國政府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當美中對峙局勢稍穩時,台灣就必須防範美國相挺台灣的力道減弱,並進一步要求開放蔡政府放寬美牛、美豬的進口。

其次,中國政府的兩岸政策仍導向寄希望於台灣人民,但這次投票的結果已給予中國政府明確且嚴厲的負面回應,中國政府應會放棄和執政黨甚至台灣民眾對話的可能,而採取一些較為嚴苛的作法,包括斷我邦交國、軍機、軍艦繞台的頻率可能升高等等。

換言之未來四年的兩岸關係,只會變壞不會變好,彼間間的攻防必會增加,這是全台民眾必須面對的現實。

第三,蔡政府成功連任,必得面對台灣社會內部的問題。舉例而言,低薪、高房價、世代對立、高教議題、空汙問題等。人民以選票支持蔡政府,當然會寄予厚望,政府團隊必須針對台灣社會內部的問題提出解方,尤其是面對環境、世代之差的議題時,必須更為靈活,否則全民自會唾棄執政者。

第四,由於兩岸關係至今停滯,台灣如何在僅有的資源下維持住現有的邦交國?面對國際現實,台灣如何加入/參與國際組織?如何透過所謂理念相近的國家願意協助台灣在國際上的聲音與地位?這些問題將會是蔡政府未來四年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

第五,無論台灣社會內部的國家認同如何變化?尊重與接受「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才是最佳之道。儘管台灣在歷經教科書改版下,新一代對中國文化的認同降低,但仍不應也不能否認中華文化為台灣的主流元素之一,蔡政府不可否定中華文化在台灣深根立足的事實。

第六,台灣已和平度過這次大選,但如何在區域、兩岸甚至美中之間獲得平衡仍需要政治智慧。現階段我們固然看見美國親台勢力全面崛起,但基於國際政治的現實主義,執政黨必須窮極一切手段維持和中國的交流甚至對話。綜觀民進黨對中國仍一貫維持緊張甚至反對的態度,但本文認為,台灣在亞太地區必須成為「和平製造者」,才能獲得區域國家的認同與歡迎,因此能否與對岸維持和平相處,對自己、對區域,都非常重要。

選舉是一時的,勝不驕敗不餒乃是政黨、政治人物必須擁有的態度;無論外在環境如何變化,台灣必須透過「動態平衡」的策略維持在兩岸、美中、台美關係中的和諧與穩定才是明智之舉。

pic by <a href=”https://www.freepik.com/free-photos-vectors/background”>Background vector created by freepik – www.freepik.com</a>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