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超級英雄電影,是如此誤導社會 (上)

23 6 月 , 2017  

學與業壯遊  謝宇程

十多年來,超級英雄電影稱霸票房;每年耗用數億美元的製作經費,往往再從全世界票房賺回數十億美元。如此大量的資源、注意力投注在超級英雄電影上,我懷疑對廣大群眾而言,是誤導大於啟發。

善惡分明,原因荒唐

在超級英雄電影之中,都會有邪惡至極的反派;無論他是外星邪魔或是喪心病的變態,因為毫不符合常理的原因,要濫殺無辜甚至毀滅全人類—相同之處就是他們都長得很醜!而且反派的結局,必然應該慘死消滅。

在另外一邊,也會有善良至極的英雄;無所畏懼,沒有私心企圖,願意為了拯救他所不認識的人群,願意粉身碎骨、犧牲一切—除了他們心愛的女子之外。

這樣的扭曲,一點都無助於我們認知真實世界。非常極少地有人毫無理由要毀滅和傷害他人。每一個真實世界裡的反派,都有並不很邪惡的那一面,他們往往有堅持守護的價值,甚至有他們關愛付出的對象。每一個反派,都可能被說服、被收編、被影響,甚至有時與正派合作。

在真實世界中,也不會有一塵不染的英雄。每一個真實世界裡的英雄,都有利益考量,有需要養家活口、有七情六欲、或曾經做錯事情,都有些不堪、自私、傷害別人的時刻。

超級英雄電影中的扭曲世界觀,如果深入人心,對於我們看待現實世界中的反派與英雄,有很不好的影響。我們可能下意識地將外表與正邪連結—美帥的是好人,醜陋的是壞人;我們可能忽視了反派有時值得同情、可能改變、可以說服與影響;我們更可能在英雄犯小錯、有瑕疵的時候,棄他而去,等待下一個我們以為不會犯錯與缺點的英雄(其實不存在)。

族群偏見,根深柢固

超級英雄電影的另一個誤導,在於它其實對多元平等價值徹底違背。

這些電影主角的身分是極為不多元的,超級英雄幾乎都是男人,只有神力女超人是第一次例外。他們的故事、主角的背景,幾乎都是美國,連外星人要攻打,都很不公平地針對美國,尤其是紐約。

他們幾乎都是白人,至今沒有亞洲人,黑人只能得到一個還算重要的配角:鷹眼。他們都是異性戀,極多數沒有父母、不需要賺錢養家,年輕或頂多壯年(不年輕也要像小勞勃道尼那樣瀟灑才行)。

連主角所愛的(女)人,也幾乎都是白人、年輕、高挑、胸大。

反派的身分倒頗為多元,有各種膚色、各種國籍、各種口音、性別平衡。

超級英雄電影中包藏挾帶了一種族群印象:如果你是非洲人種、亞洲人種,或甚至是白人中的非英美人種,你不會是英雄。你是等待被拯救的弱勢人種,甚至不配不上超級英雄愛你。

真實英雄電影,什麼樣子?

所以,我總是喜歡那些平凡英雄故事,因為「他們真實!」

那些英雄,來自各種族群、世界各地,他們說各種語言;他們可能老,可能長得醜,有各種的缺陷和弱點。他們曾經犯錯,他們不起眼,或甚至有點令人討厭,不見得容易讓人愛上他們。但他們有高貴的時刻,偉大的那一面。

他們有經濟壓力,他們有上司、有主管、有客戶、有配偶父母與兒女…有各種的原因可能讓他們害怕、遲疑、裹足不前。但他們還是鼓足勇氣,逆風向前。

真實英雄的故事中,反派也有可愛、可敬、可親、可憫的一面。他們可能改善、得到救贖,而不是必然應該毀滅。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