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開創台灣新世代的未來

13 2 月 , 2017  

社會觀察家、自由作家  黃映溓

台灣推動教育改革超過20年,造成大學文憑貶值,高等教育造就下的青年學子,本質學能與學歷不成正比,以往憑藉考大學尋求鯉躍龍門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往歷史,教改苦了父母,也耽誤了孩子,一整個世代年輕人的未來,幾乎淪為教改體制下的犧牲品。

過去20年來,台灣政黨惡鬥,朝野對立,教育改革雖然滿足家長和孩子百分之百上大學的心願;然而,普設大學的結果,人人都有大學可唸,無形中,卻降低了大學生的素質水平,有18分就能上大學的考生,還有唸不完26個英文字母的大學生,漠視技職教育,齊頭式平等的結果,造就出時下大學生甚至碩、博士滿街跑,很多年輕人空有學歷卻毫而能力,更遑論職場競爭力?如今的大學生,連打破22K低薪資魔咒的最基本訴求都達不到,遑論購屋置產,尋求安身立命的舞台?台灣的教育,病入膏肓,早已被宣佈送進加護病房。

「台灣大學排名網」稍早列出全台50所「溺水」的大學,預估會在未來4年內逐一面臨退場;於此同時,蔡英文新政府祭出高中畢業不升大學,先就業的獎勵措施,如何提升青年學子們的職場競爭力,教改世代將要何去何從?亟待主政者正視省思。

教育部今年度新編25億經費,用於協助轉型、退場的學校安置師生。不過高教工會、私校教師一致批評,教育部拿人民納稅錢來搶救爛學校,「錢根本用錯方向」!少子化衝擊下,學校退場已不可避免,除了體質不佳、面臨退場危機的學校外,多數私校也面臨衝擊,但民進黨政府未來3年計畫斥資50億基金,儼然「失業救助」,屆時,該倒的學校還是會倒,不妨將錢花在刀口上,搶救還有生機的學校。

台灣推行教改的這20年,造就出台灣這一群「失落的世代」,面對國際情勢錯綜複雜,瞬息萬變,台灣年輕族群競爭力與日消逝,喪失殆盡,遠的不提,單是面對海峽彼岸青年學子虎視眈眈,枕戈待旦,台灣這一代年輕人的未來究竟在那裡?這恐怕不是各黨各派每4年一次的總統大選,任憑政客畫餅充飢,空嘴薄舌「畫虎爛」就能唬弄過去的!

台灣蕞爾小島,區區3萬6千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2,300萬人口,每年新生兒低於20萬,竟有多達170多所的大學,比例之高,傲視全球,由於重量不重質,囫圇吞棗、齊頭並進式的大學教育,素質可想而知。

迎接高教「105大限」來臨,前教育部長吳思華曾提出大學應減少50所,2016年520民進黨蔡英文新政府上台後,教育部宣示「退場不是少子化的唯一解方」立場,讓大學減校規畫面臨重新檢討。受到近年來少子化衝擊,大學面臨招生瓶頸,陷入營運困境,2016年520至今,陸生來台人數銳減,形同雪上加霜。

檢視檯面上政客揭櫫的教育政策,總是缺乏長遠性的宏觀視野,看不到國家領導人的氣度格局;民粹當道,每每只會投選民所好,抄短線,和稀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亂開支票,只治標不治本,短視近利,缺乏捍衛是非正義的道德勇氣,台灣持續向下沈淪,始終無法往上提升,年輕人競爭力持續消逝,其來有自。

綜觀今天台灣亂象紛陳,各黨各派缺乏誠信基礎,上下交相賊,寡頭政治,資源獨享,利益私佔,如何能讓台灣更好,青年學子必須尋找到個人的興趣專長,自我提升專業本質學能,自求多福才是上策!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