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閱讀新口號不斷打臉自己…

5 4 月 , 2021  

台南市國中數學輔導團員 林柏寬

走進教學現場,不分科目的所有老師談到素養評量的第一個印象就是「題目落落長」、「整頁一篇閱讀只考一題」。這個印象早已變成亂象,素養平台、素養補習班熱賣所費不貲的素養閱讀試題。

考國文加入解讀統計圖表,這叫做「跨領域素養」;考國文加入五月天樂團或桌遊說明書,這叫做「結合時事或生活情境」。試題文字量動輒數百字,讓人分不清楚手中拿的究竟是哪一科考卷?

國文科的素養亂象最嚴重,專家學者卻躲在自己的象牙塔中孤芳自賞。厭煩、無感、放棄的學生早已棄養國文,試題卻越考越難,呈現出「難度極高、鑑別度極差」的統計數據。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學生學測成績都在10級分以上,這就是缺乏鑑別度的鐵證,大考中心竟沾沾自喜地說著,國文是母語,所以學生考得比較好。

學測國文試卷早已是「萬言書」,一份試題的文字量早已衝破一萬字,整份國文考卷光是題組就有九至十組,等於三分之二的考題都在做閱讀測驗。

閱讀亂象的起因就在於,台灣學生在2009年PISA測驗中的「閱讀素養」名列第23名,在東亞國家中敬陪末座。「閱讀力很重要」成了最夯的名詞,開始無限上綱,造就現在瘋狂的現象。筆者狐疑,當年測驗成績在全球名次第23名以後的國家有臥薪嘗膽、懸梁刺骨嗎?

十餘年前剛開始推動閱讀時,專家學者說,寫注音符號、寫國字的基本力不重要,趕快進入大量閱讀就好,以培養閱讀興趣。新課綱上路後,專家學者又說,過去重視「量」的閱讀1.0時代已遠走,閱讀2.0時代重視的是「質」,講求閱讀素養,重視閱讀的歷程,強調識讀、檢索訊息、統整解釋、反思評鑑、理解、批判等等能力。讀懂,比起多讀,學習更有效。

閱讀2.0的口號明顯打臉閱讀1.0,這些專家學者過去說過的話總是可以找到美好的說詞來「升級」,讓自己臉不紅氣不喘,大賺素養財。

筆者試問,過去求學的你我沒有歷經素養課綱,我們沒有自學能力嗎?我們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嗎?我們就因此缺少共好的社會適應力嗎?

筆者再問,素養包括知識、能力、態度,學校段考命題時老師總是要填寫「雙向細目表」,試卷內容向度要恪遵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所細分的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鑑六大分類,俾使這一份試卷可以兼顧不同程度學生的學習需求。試題考基本知識、運算能力也是素養,一點也不可恥,同樣地,整份考卷三分之二以上都在考分析、綜合、評鑑的閱讀素養題其實也沒多高尚。

有位學生跟我說,學習動力主要來自於「成就感」!老師教學再如何花俏,現階段的他就是希望努力學習可以有個讓自己滿意的成績,他會帶著這份成就感持續學習。許多學生念了一大堆國文教材後,考題盡是高度不確定性的閱讀素養題,低成就感讓他們失去了自我滿足的需求,棄養這門學科,我們還期待這些學生會自學、終身學習嗎?

圖片取自教育部108課綱資訊網:https://12basic.edu.tw/12about-3-1.php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