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面對資訊化間諜戰 國人應有危機意識

16 7 月 , 2018  

    政戰軍人 何翊瑞

在國際情勢紛亂中,保防是我國面臨到最重要的關鍵挑戰。顧名思義,「保防」就是「保衛國家安全,防治敵諜滲透」在這看似和平的時代裡,其實底下風起雲湧,隨著全球化、資訊化的來臨,國家安全層面威脅已擴及資通及網際網路的區域,如民國93年,我國政府網站首頁就曾被他國駭客攻擊、以及上傳不雅照;而在民國104年時期也曾遭國際駭客組織惡意癱瘓,所以網路戰已成為現代戰爭中的前哨戰了。

在現代戰爭中,雖看似跟古代戰爭本質有所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背後是有規律可循的,《孫子兵法‧軍行篇》曾云:「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其意是指在一場戰役開打前先營造對我軍有利的局面,再向敵軍宣戰,先立己不敗之地,再配合《孫子兵法‧始計篇》的:「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那這場戰爭開打前就有七、八成勝利的結局了。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在雙方未開戰時,要先經過周密的分析、比較與謀劃,如果我方佔據有利的條件多,那不用實戰勝負就很顯而易見了,所以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在中共一連串的三戰策略外,間諜戰也是常用的手段之一。從民國97年到現今偵破共諜案共有55件,而未浮出檯面恐甚有更多。此外,國防部前軍政副部長林中斌指出,前總統府參事室委員王仁炳洩密情報給中共,就連軍情局竟也曾發生被中共派來的臥底間諜滲透,如少校軍官李志豪潛伏超過10年,前陸軍少將羅賢哲在擔任駐外武官時,被中共吸收洩漏我方軍事機密長達9年。

「兵不厭詐」無論用任何手段,只要能戰勝敵方、就是好的謀略,所以自古以來間諜備受青睞,而他們的身分也相當複雜,遍布各行各業,上至官員下至黎民百姓,無不有可能是敵方之間諜,所以國軍官兵應要有所警惕之心。間諜的特質概括為:

1.機密性

《兵經百篇》云:「勢之維繫處為機,事之轉變處為機,物之緊切處為機,時之湊合處為機。」這裡的機字是指在有無之間、似有似無、似無似有的狀態。

2.適應性

間諜相當難辨別,甚至有可能是相交認識相當多年的熟人也不一定,所以國軍官兵應要有相當敏銳的敏感度,千萬不能以對方是相識熟人、或有利益往來之人而隱密不報,這樣對國家社稷危害相當大,輕則人財兩失,重則國破家亡;所以千萬不能貪小便宜或把自身所執行的機密文件給透露出去,讓敵人有可趁之機。

在《六韜》裡的〈龍韜〉就記載了這麼一句話:「游士八人,主伺侯變、開闔人情,觀敵之意,以為間諜。」選派八名人士到敵國偵查,收集資訊和社會輿情,了解敵人之意圖,進行間諜活動;而在《孫子兵法‧用間篇》第13記載許多間諜的運用手法,最早用間諜成功的案例在夏朝,夏國君少康運用女艾(一位女性將領,打扮成僕人,獲取機密),成功殺掉敵政澆,恢復夏朝正統。

中共也把間諜戰運用得出神入化,然而我國許多國民竟然無危機意識,認為間諜只存古代,加上媒體帶動社會的流行思潮,認為台灣基本上根本沒甚麼機密可以洩漏,讓人不禁捏一把冷汗。

事實上,保防的概念思維應深深刻印在每一位國民的心中與思維想法上,因為有效防範勝於事後所做的任何彌補動作。

 Photo by <ahref=”https://www.freepik.com/free-photos-vectors/abstract”>Abstract vector created by Vvstudio – Freepik.com</a>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