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高中畢業先就業?

15 6 月 , 2017  

學生  宋祖葭

有鑑於近年來大學教育體制下的「學用落差」,越來越多學生在畢業後,對於自己要從事什麼工作感到茫然,且蔡總統小聲地呼籲民眾,在高中(職)畢業後,可以先就業,再視情況決定是否回大學部進修,因此,教育部最近力推「青年就業領航計畫」(以下簡稱就業計畫),鼓勵學生能夠在高中(職)畢業後,提前就業尋找志向。

確實有太多台灣人,讀完大學、碩士畢業,甚至也取得了博士學位,依然不清楚自己想要從事怎樣的工作(延伸閱讀:找到對的工作一定要靠「運氣」?),所以,這個計畫雖然立意良好,但我認為高中畢業這個「時間點」並不恰當,我的理由有三:受到「唯有讀書高」的社會氛圍影響、學生志向不明確、以及高中生對「專業」的陌生。

青年就業的時間點?

那什麼時候才適合呢?我認為應該在「大一結束時」實施比較恰當。

首先,來談談就業計畫跟實習之間的關係。就業計畫的性質跟「實習」非常類似,差別只在於「是否有專業知識背景」。換言之,實習是在學生已經了解自己的「專業」何在,再在課餘時間去工作,進一步熟悉其專業如何運用於職場;而就業計畫彷彿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學生丟到職場這片苦海再說,但如前所述,學生根本不知道「專業」,即便讓他們去工作,他們也只是學到「照本宣科」的行事(甚至可能被當成打雜仔),不懂為什麼要這麼做。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不過是廉價勞工罷了。

也許有人會說,既然如此,就業計畫跟實習有什麼不一樣?實習通常是大三或大四,這時候再去工作不是比較「專業」嗎?這樣的說法沒錯,不過實習有一個前提:必須學生確實喜歡這個科系,也很確定自己未來要從事某特定職業。然而教育部推行就業計畫的初衷,就是想藉由「體驗職場」來確定志業。因此,我所說的「大一就業」是針對不確定自己未來想做什麼工作的人,讓他們有機會去探索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因為在大一結束時,對「專業」的意義有進一步了解後再去就業,更能讓學生感受自己是否想從事這樣的工作。

大一就業還有一個好處:不必浪費時間在自己不喜歡的事物上。在「找到對的工作一定要靠「運氣」?」這篇文章中,作者道出自己過去的迷惘,認為如果有人能早一點「開導」他,他搞不好就能更早發現自己的志業所在。如果等到大三、大四實習時才發現自己不喜歡該科系的工作,這時有兩個選擇:第一,硬著頭皮繼續讀完,反正不喜歡也沒關係,只要能賺錢糊口就好;第二就是毅然決定轉系。前者雖然也是個選擇,但工作畢竟佔了人生的1/3,如果從事的不是自己的熱情所在,恐怕會過得很辛苦;而後者等於是浪費了自己大一、大二的時光,如果大一就業確立志業,就不必浪費美好的青春歲月了。

綜合上述,我認為就業計畫應選在大一結束時實施比較恰當,一方面學生對「專業」有一定的瞭解,更能探索自己到底真正想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另一方面也是避免浪費寶貴光陰,若是等到畢業才發現自己不喜歡該科系的職業,那真的欲哭無淚。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