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管, 焦點議題

拔管案,政治智慧在哪?

16 5 月 , 2018  

臺北市立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李佳容

「拔管案」拖棚,教育部5月4日發文給台大要求重啟遴選會議,台大於5月12日召開臨時校務會議,以壓倒性的票數通過提案,決議要求教育部應依照大學法,盡速發聘給管中閔。但教育部於晚間,再發布聲明,要求台大儘速轉請遴選委員會重啟遴選程序。

當天凌晨,前副總統呂秀蓮與前行政院院長張善政跨黨派不分藍綠,聯手發表聲明,支持台大校務會議決議,理由是捍衛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法治精神。看起來,張呂想給施政者一個政治臺階下。

卡管、拔管中,挺管派認為這是政治性問題,而非法律問題。因為如果是法律問題,教育部給台大的公文應明示違反哪些法律規定。拔管派則認為,獨董事件的未事先揭露,顯示遴選過程有問題,必須重新選舉。但挺管派更傾向法律解決,循求司法救濟,使得台大校長聘任案呈現究竟是「政治問題」還是「法律問題」的霧區。

著名的澳洲策略研究學者休懷特(Hugh White)曾經說過:政治領導風範是試圖改變民眾對問題的看法,使民眾願意去支持良善的政策。而當民主國家的民眾對於政治領導力的興趣日益增強的同時,施政者也必須意識到:民眾認為執政團隊處理爭議性議題的方法、效能與效率,就是政執政團隊治領導的表現。

在台大校長遴選風波中,由於各方對「依法」的解讀有爭議,因此,即便最終獲得了法律上的「解答」,民眾還是有可能「不滿意」,因為無論是哪一方,仍舊會堅持他們對法律的解讀與見解,而且透過法律判決,耗時又耗力。最終民眾仍會把帳算在執政團隊的頭上,認為執政團隊沒有行政效能(effectiveness),缺乏政治領導力。

所以,筆者認為台大校長案,除非完全是因為政治黑手介入,才會讓事情變成如今這個棘手的狀況,否則便是政治領導智慧不足的問題。

4月27日教育部決議駁回管中閔聘任案並發布新聞稿後,傳出行政院高層對教育部的說明不盡滿意,罕見地要求於半夜重發新聞稿。由此可看出,行政院對台大遴選案,是高度介入的。

但為何當事件不斷延燒、甚至可能演變為行政訴訟案時,行政院除了要求金管會全面徹查大學教授擔任獨立董事之外,依舊把事件定位在遴選過程的爭議,持續讓教育部面對外界的質疑?特別是當記者問教育部長吳茂昆:「若台大採取行政救濟,未來一至二年可能會沒有校長,教育部將如何應對?」教育部長脫口而出,認為「那不是教育部的問題」。

既然不是教育部的事,那教育部怎麼有權來管?吳部長沒有政治智慧,可見一般。因此,如今這個事件能否圓滿的落幕,除非施政者能有政治領導的智慧,否則,就算最後循法律途徑解決,也不過是法律判決在為政治領導擦屁股而已。

繼教育部對台大5月12日校務會議決議「不買單」後,管中閔於5月13日發表聲明,希望蔡總統以政治智慧與高度,在520前解決台大校長遴選問題。蔡總統卻迅速回應,認為此事件「不應該有政治介入,應回歸教育部的權責與專業」。然而,其實這個說法並沒有回應管所呼籲的政治智慧與高度!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