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維良, 專欄作家, 醫療放大鏡

醫療專業與社會觀感,孰重孰輕?

22 7 月 , 2015  

資深醫師 唐維良

八仙塵爆事件在醫療上的特點就是一件大量燒傷病患的處置事件,這情況在台灣也非首見。只是這次是在一個地點,同一時間,一起灼傷五百多人,就考驗出行政單位、醫療單位的應變能力了。而且它是在行政和醫療資源相對最豐富的地點,難以想像若發生在墾丁、貢寮、台東等常辦類似活動的地方,災變的傷害會是怎樣的局面?

民國70年,我才剛畢業擔任住院醫師時,就在急診室曾經遇到一起機車輕微擦撞的意外事故。機車乘客是一位年輕女性,只有些許擦傷;相對地,中年女性駕駛就有腿部撕裂傷,還淌著血。急診處置按理是先縫合止血,但駕駛阿姨說要先處理侄女,「她從台北來這裡玩,是我騎車沒注意」。拗不過她,就先幫侄女清洗沾了些細沙的傷口,女孩又怕痛,又擔心會發炎留下疤痕,還要包紮的漂亮。傷口不多也不大,卻花了快一小時才搞定。那位阿姨的手一直壓住傷口止血,都快麻木了。這是我畢業第一年在偏鄉服務,就體會到專業不被尊重。

可是同一年,也遇到一卡車阿兵哥二、三十人集體腸胃炎,又吐又瀉的。忙了兩個小時,症狀重的留下打點滴觀察,症狀輕的就等軍車來接回部隊。結果,車一到,又下來一批。也許是軍人有服從的本性,長官雖不舒服但接受醫療人員的安排,指揮官兵依序診察、抽血、打針治療,不吵不亂。可見一位醫師也可處理五十多人的大量傷患,當然檢驗科、護理組,可就忙翻了。

大量傷患事件多來自天災(地震、土石流)或交通意外(墜機、翻船、火車、娃娃車)。至於大的火災事件,最近的有去年發生的高雄氣爆(32死321傷,其中屬於消防人員的有7死22傷),遠一點的正好在二十年前台中衛爾康餐廳大火(64死11傷)。高雄氣爆範圍大,爆裂傷較多;台中大火則與密閉空間有關,八仙塵爆是瞬間多人祼露在外的皮膚被重度燒傷。每一事件各有特點,上段提到食物中毒造成許多患者同一病況,幸好胃腸炎的藥物是常用的品項,醫院備料還算充足。對照這次塵爆事件有這麼多重症傷患,加上許多人又是大面積的燒傷範圍。以前不明顯的藥材問題,這次出現了。

每個醫院都有緊急應變計畫,包括大量傷患處理、生化防護、消防演習等。軍醫在必修的戰陣醫學裡,都學過大量傷患處理的第一步是檢傷分類,急診專科醫師也一定熟悉。既然稱為大量傷患,就意謂著醫療人力和物力,必須做有效運用。

檢傷分類就是要在相對不足的醫療人員和資源下,就傷患的病況做最適當的選擇,以得到最大的救治效果。用白話來說,就是檢視燒傷病患把最好治療、最能復原的最先處理。

例如美國燒燙傷協會認定的第一優先就是年紀輕、燒傷面積僅30~40%的人,其次才是較嚴重的40~80%(因為處理較費時、併發症較多、死亡率較高等因素)。看似很無情,但緊急時該有壯士斷腕的決斷力。這又回到前題了,醫療專業和社會觀感,孰輕孰重?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