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磊, 專欄作家

促轉會再度撕裂台灣社會

20 9 月 , 2021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會員 宋磊

蔡政府上任後,「轉型正義」如火如荼展開,不但全面封殺國民黨的黨產,對蔣公銅像或是中正紀念堂的去留持續針對性的討論。台灣社會並沒有因轉型正義而得到相互諒解,反之這個社會因促轉會而變得更加對立。

近期,促轉會對中正紀念堂應改制成為「反省威權歷史公園」,並試圖移除前總統蔣中正銅像,此舉非讓社會更為團結,在真正執行前已造成社會各界撻伐,我們必須這麼說,在民主社會當中多元意見本來能同時存在,但對於歷史人物的功功、過必須從不同史觀來分析。

1949年前蔣中正當時在中國大陸帶領的中華民國,全力抵抗日本人的侵略,不但創下八年抗戰勝利的佳績,中華民國也是二戰時期的戰勝國之一,從二次大戰盟軍合作的角度來說,蔣中正的貢獻其功遠大於過。

1949年國民政府撤退來台,當時海峽兩岸遠比現在兵凶戰危,對岸的中國共產黨與解放軍不但覬覦著解放台灣,當時共軍甚至在福建沿海集結、嘗試渡海攻台,所幸當時國民政府堅守捍衛中華民國,並開始以台灣為基礎打造反共基地,全面抵抗中共當局的入侵。換言之沒有當時的反共政策,台灣早已落入中共手裡,更沒有現在自由民主的台灣。

蔣中正時代下的台灣,其實具體的政績相當豐碩。在政治方面,蔣中正時代先後執行地方自治、進行縣市議員與縣市長的民選。經濟上先後執行「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與「耕者有其田」,完成當時的土地改革。同時在民國四十二年之際推動「五期經濟計劃」,奠定當時台灣的經濟發展基礎,更在民國五十九年左右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大幅提升台灣民眾的識字率與教育水準,為往後的經濟起飛立下人才發展之基礎。民國五十八年,首度舉行自由地區國大代表選舉、立委、監察委員曾普選等,為台灣民主選舉奠下基礎。在位期間大力推動中華文化在台灣的發展,不但讓台灣成為華人世界中最有文化涵養的國家,對於後世的台灣更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試問:台灣若沒有中華文化為基礎,台灣的主體文化為何?

客觀來說,蔣中正時代下的台灣,在當年反共復國的年代,因老蔣願意堅守台澎金馬等地,台灣才免於共產黨的摧殘,若沒有當年老蔣的堅定反共,台灣不但早已赤化,更沒有今日你我享受的自由民主空氣;但無奈之處在於,台灣社會對於前人立下的功績早已唾棄,更多的是政治批判充斥整個社會,這對於台灣往後的發展絕對是弊大於利。

歷史人物的功過必須聚焦在大歷史的時代中,若是單純以單項事件(例如二二八事件)否定其功,不但有迴避大歷史的發展,後代在進行歷史探索時,不容易型塑出整體的史觀,進而造成偏頗史觀之虞。台灣是你我共同生活的家園,對歷史人物的功與過必須站在宏觀史觀角度進行申論,而民進黨「劃界為史」來創造台獨史觀,這過於窄化的視角會誤導民眾認識真正中華民國!

圖片取自風傳媒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