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正豪, 專欄作家

拼連任不該用孩子當賭注

27 3 月 , 2017  

淡江大學全球政治經濟系主任  包正豪

合理負擔的托育機構容量不足,讓許多年輕的父母怯於生育,畢竟「生小孩容易,養小孩困難」。這個問題已經是個老問題,但欠缺人口政策遠景的政府,長期忽視這個問題,各縣市政府的公有托育機構,不過聊備一格,根本無法滿足需求,所以情況日漸惡化,終於少子化現象成為國家安全危機,政府才如大夢初醒般開始正視「欠缺托育服務影響生育率」的問題。

教育部長潘文忠終於在今年二月提出「增設一千班『公共化』幼兒園」的「擴大幼兒教保公共化」政策,預計在4年內投注62億臺幣,「協助」各地方政府增加公有幼兒園的容量,估計可讓三萬幼兒受惠。這個規劃不僅能夠讓更多父母能有平價的托育服務外,還能創造兩千多個工作機會,可謂「一舉兩得」。不過看似立意良善的政策,在真正落實的執行階段,就開始走樣,暴露出地方政府執行能力不足,而中央政府自以為是又假裝沒看到的弊病。

這個案子是由中央提撥經費給地方政府執行,等於是替地方政府做政績,所以各地方政府當然趨之若鶩,紛紛提出計畫。要增加公有幼兒園,最大問題是場地,所以臺北市政府就把腦筋動到公立國小的「餘裕空間」,準備提供60到100萬臺幣「利誘」各國小釋出空間。問題來了,表面上是提供誘因,但實質上,柯文哲市長領導下的市府教育局是「強制」學校必須要提供空間,就算沒有適合的餘裕空間,也「暗示」不配合的話,將來申請補助款會有困難,所以各校只好低頭,硬是「擠出」餘裕空間來給教育局。

在這樣的壓力下,像是內湖區碧湖國小,校內原本就已經設有公有幼兒園,且唯一「餘裕空間」是被判定為危樓的一棟建築,但教育局仍然「要求」碧湖國小將這棟危樓釋出,作為新設公有幼兒園用地。臺北市的國小校地面積都不大,從幼兒園到國小六年級的學生擠著使用活動,已經很勉強,所以過去數年當中,碧湖國小幾度申請改建該棟危樓,但通通被教育局拒絕。如今為了爭奪中央補助款,教育局同意提供經費「酌以補強」,然後提供給「公益團體」辦理非營利幼托機構。

民主社會,政客們憑藉政績與許諾來爭取選民支持,以維繫渠等之政治事業/生命。我們容或可以容忍些許的無效率,甚至於是一點的浪費公帑,但我們仍然應該要有道德底線,就是不該以下一代的人身安全和教育品質作為賭注,成為政客拼連任的工具。同時,教育部作為經費提供的上級單位,自有監督責任,不要為德不卒,放任地方政府不擇手段地亂搞。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