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 烏凌翔

美國半導體策略對日、韓、台真是大不同

2 6 月 , 2021  

資深媒體人 烏凌翔

半導體產業全球只有六個玩家:美國、歐盟27國算一家、中國是最大單一市場,東亞的日、韓、台各有所長。

美國以產值算,仍是領頭羊,但是最高端的製造技術,所謂5奈米、3奈米,眼下落後給台灣的台積電。歐盟不止製造技術落後幾個世代,連設計水準都不在第一領先群,面臨汽車晶片缺貨危機,跟美國同病相憐。中國半導體產業是美國對中國科技戰的打擊重點-美國技術絕不可「資敵」。

所以,美國半導體策略的「相關利益方」只剩下日、韓、台三家。半導體是台灣支柱產業中的一根擎天柱,美國的半導體策略,也許不會影響明天的台股股價,卻可能影響台灣長遠的國際地位與國家安危,不能不細細觀察。

四月中,日本首相菅義偉成為第一位到訪華府的外國元首,台灣媒體對拜登與菅義會會談之後的記者會報導重點放在政治面向,科技合作大多一筆帶過。反而在會前,日方有較詳細的消息披露,日本經產大臣梶山弘志說的還很明細:「新世代半導體開發是重大議題,期盼日美兩國能攜手向前…電動車用來提升電源效率的功率半導體,以及用於資料運算的邏IC等。」顯然不是泛泛而談,雙方的幕僚事前已充份溝通合作的細節。

五月下旬,韓國總統文在寅做為第二位到訪的外國元首,雖落後日本,但做足了工作,也備了大禮。與拜登會談前一天,文在寅先與美國商務部長Raimondo簽署一份協議,包括新冠疫苗、電動車電池、與半導體製造的合作,南韓政府還強調三星電子要在美投資170億美元興建一座新的晶圓廠,以及SK海力士也要投資10億美元於美國矽谷成立新興產業研發中心

從菅義偉、文在寅面見拜登後的公告來看,美國與日、韓在半導體產業都是「我有的給你,你有的給我」=「我們合作」。但是比較對台灣的做法,怎麼看都像是「你有的給我,我有的不給你」=「你幫我就好」。

弱小擁有被強權覬覦的條件,該憂還是該喜呢?可以是喜,因為有籌碼可以要求強權多多照護-如果有高明的策略與手段。但同時也可能是憂,因為「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籌碼也是那塊「璧」。

更麻煩的是,璧,匹夫可能抱不住。半導體的璧包括技術、人才、設備、廠房;設備可以磨煉人才,人才可以研發技術。美國不缺技術,包括設計晶片的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電子設計自動化)軟體,甚至2奈米的材料與製造技術;美國也不缺設備,世界半導體設備幾大巨頭: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科磊(KLA)、泛林(Lam Research)都是美國公司,荷蘭公司ASML因為是唯一能製造深紫外光光刻機(EUV)設備商,紅透半邊天,但也因零組件供應受制於美國。美國也不缺水、電、土地,所以建廠房不是問題,只是需要銀子。

美國從川普府到近來拜登政府與國會,推出了4、5項與晶片有關的法案,限於篇幅,本文不討論,簡而言之,就是準備砸下巨資,振興美國半導體產業,尤其著重製造能力。

有了銀子,就有底氣。美國商務部長Raimondo日前宣稱未來要在美國本土興建7~10座晶圓廠!雖不知猴年馬月能成?但萬一萬一「短鏈革命」真的成功,蘋果、福特、通用汽車、NVIDIA、高通、博通…通通本地下單,不再麻煩遠在太平洋彼岸的供應鏈,包括台積電、聯電、世界先進、力積電…Raimondo的「願景」,好似把我們的護國群山都沖刷掉了半截?

這也許是杞人憂天,但應該不是危言聳聽,四年一任的民選政府不用擔心這種長線議題,但是有遠見的企業家,若心懷長久經營之計,不能不思患預防,必需更深入考慮地緣政治的動向。

至於為什麼美國在對日、韓,與台灣的半導體策略有所不同,大家都心知肚明吧?

圖片取自《聯合報》: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5428777

, , , ,

By



Recommended